长江商报讯(记者张璐)近日,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差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供给重要补充。其中,在来自消费者的1397份调查问卷显示,超过20%的消费者进口商品消费额占消费总额的30%以上,其中占比最高的商品分别是化妆品、母婴用品、钟表眼镜、乘用车及珠宝首饰。
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也折射除跨境进口电商市场的增长。据艾瑞发布2017年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的规模约为1113.4亿元,增长率为49.6%。另外,艾瑞预计,到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的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
同时,据国家质检总局2018年1月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在全部抽查商品中,进口商品的质量不容乐观。其中,家用电器、服装、家用纺织品、牙刷、湿巾、学生用品等进口消费类商品不合格率达28.3%。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网易考拉海购、聚美优品等跨境进口电商平台被中消协点名,称平台商品化妆品、鞋类、奢侈品箱包均鉴定出多款涉嫌伪冒商品。不过,在事后的平台自查中,跨境平台均表示,相关商品均为正品,只不过境外销售版本与境内专柜版本存在差异性。
进口商品的“伪劣假货”现象频发,然而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确有可能存在不同的标准,因此跨境进口平台的责罚问题也难以确认。
对于跨境电商以及海淘售卖“不合格”产品的行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行业专家张健谈到,“首先要从源头开始加强监督。从国家层面与出口国的监管部门进行合作,从源头开始管理,将假货扼杀在摇篮里;另外,也要加强海关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大处罚力度,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一旦出现故意售假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甚至取消经营资格。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