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部首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落户湖北

中部首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落户湖北

2018-07-19 06:28:24 来源:长江商报

第十五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开幕

        本报讯(记者 刘倩雯) 昨日,第十五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台湾周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暨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省台办,襄阳、宜昌、黄石、荆门、仙桃等市政府及武汉市台办共同承办。以“共享机遇,推进融合,聚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1200多名海峡两岸嘉宾共商鄂台合作发展大计,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北)授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分别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武汉、黄石、仙桃产业园授牌。

    本届台湾周以“共享机遇,推进融合,聚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武汉设立主会场,并分别在宜昌、黄石、荆门三市设立分会场,期间举办19场活动,涉及经贸合作、青年互动、基层交往、文化交流等方面。比如,举办鄂沪台资产业合作暨项目签约仪式、中部台资企业发展论坛、长江工商论坛、黄石电子信息产业论坛等系列活动。一批新项目在会上成功签约,共签约30多个项目,270多亿人民币。

    据悉,湖北·武汉台湾周作为促进鄂台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此前已经连续举办十四届,吸引台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规模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强。举办第十五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就是进一步深化两地产业合作成果,助推鄂台交流合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的重要举措。

    目前,湖北已有2700余家台资企业、19个台资园区、1个台资企业创新服务示范基地、5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1个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富士康、统一等台资大企业相继落户湖北。近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台办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湖北省实际,围绕推动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台湾同胞享受同等待遇,出台涵盖推动经济合作、鼓励创业就业、加强文化交流、便利居住生活等方面的62条具体措施,为台胞台商在鄂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发展空间。

    ◎经贸合作

    湖北省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

    未来5年将引进100亿美元新增台商投资

    本报讯(记者 刘倩雯 通讯员 王光斌)昨日,在第十五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开幕式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亲自为湖北省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授牌。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四家部委联合批准湖北省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批复明确承载园区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桃高新技术开发区,这标志着鄂台经济交流与产业合作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将打造200家骨干龙头企业

    据了解,湖北省获批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是全国第三家、中部首家。合作区将采用“一区三园”模式,整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开发区、仙桃高新技术开发区三大产业园区,未来将围绕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产业与台湾进行深度对接,推进鄂台产业融合向高质量发展。

    预计未来5年间,湖北省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将在中部台商投资密集区的基础上,实现吸引台资和引进台湾青年的倍增计划,即引进100亿美元的新增台商投资,重点打造200家骨干龙头企业,形成30个产值过百亿的产业集群,吸引1000名台湾青年来湖北就业创业,从而推进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把鄂台经贸合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采用“一区三园”模式

    国台办经济局负责人介绍,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是推动台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建设,以及拓展内需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产业合作,推动台资企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2017年9月13日在广西、2017年12月28日在四川分别了两个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今年2月28日国台办公布“惠台31条”,明确提出要继续在中西部、东北地区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鼓励台资企业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转移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内需市场和国际市场。湖北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努力创建,抓紧申报。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联合调研组于6月19日—21日来湖北专题调研,并赴武汉、黄石、仙桃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认为湖北产业基础雄厚,台资集聚明显,比较适合在台资先进制造业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的合作和交流,因而决定批准湖北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该合作区成为全国第三、中部唯一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拟借鉴广西、四川经验,采用“一区三园”模式,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桃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将湖北省主要的台资企业聚集地纳入合作区整体建设范围,以制造业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和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金融及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板块,打造成中部首个台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交流

    海峡两岸青年

    东湖之滨共话创新创业

    本报讯(记者 刘倩雯 实习生 万媛媛)昨日下午,由湖北省台办、湖北省青联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举办的“青春·逐梦荆楚”——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东湖论坛,在武汉理工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近500余名青年代表参加活动。

    论坛上,国泰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龙泉等8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优秀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导师及青年代表,以访谈沙龙的形式与现场观众分享创新创业故事,围绕实习、就业、教育等青年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热议。

    论坛结束时,海峡两岸青年代表共同发出论坛倡议,号召两岸青年携手同心、努力奋斗,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勠力同心,共享发展成果和民族复兴荣耀,积极参与两岸交流,谱写两岸关系新篇章。

    本届东湖论坛是第十五届湖北·武汉台湾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包含海峡两岸青年东湖论坛、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赏与体验、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体验营、荆楚文化游等4个板块活动。论坛结束后,两岸青年代表还将一同前往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地参访,深入了解湖北、了解武汉,感受荆楚文化与湖北发展。

鄂台职工技能交流活动举行

    本报讯(记者 刘倩雯)昨日,由湖北省总工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海峡两岸劳工发展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鄂台职工技能交流活动在武汉工人文化宫举办。本次活动以“两岸职工一家亲,携手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是第十五届湖北·武汉台湾周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现场,来自湖北与台湾的职工科技新锐代表展示了先进的科技产品及服务职工创新发明。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代表现场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悠趣”系统,它由手机APP、企业电视平台和运营管理平台组成,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交流顺畅、操作简易、统计快捷等多方面的特点,真正做到把服务送到职工手上。

    武汉中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职工展示了其VR全息投影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戴上3D眼镜,建筑施工图不再是平面,人们可走进项目内部感受到施工建设效果。台湾相关公司带来了其制作的台湾客家文化和美食文化的精美动画短片,并展示了人机即时动画交流,让动画更智能。此外,太库(武汉)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武汉海同机器人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武汉惠通名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睿视智觉加载技术有限公司等带来的创新产品,让生活更加智能,让工作更加轻松。

    鄂沪台资产业合作暨台湾周项目签约仪式。本报记者 吴薇 摄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