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我国首次开展大数据安全整治

我国首次开展大数据安全整治

2018-07-20 17:20:1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讯(记者 陈妮希)在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比你更懂你”这样的话语屡见不鲜,可怕的是,一旦算法出现问题或漏洞,大量的数据将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7月20日《经济参考报》刊发题为《我国首次开展大数据安全整治》的报道称,我国正在开展的全国网络安全执法大检查行动中,首次开展针对大数据安全的整治工作,具体包括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应用、传输、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安全以及保护

据相关人士透露,大数据安全整治将全面对我国大数据信息内容、存储位置、所涉企业进行摸底。同时,对企业采集信息来源开展执法检查,对数据采集的合法性、应用的范围限制等进行确定。

上述人士表示,大数据安全整治检查中一项重点工作是对合法采集内容与非法采集内容进行分类。其中,对于非法采集信息,将进行集中打击、销毁;对合法、合规采集的信息,则纳入保护监管范围。

记者整理发现,目前我国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法规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依法负有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但事实上,我国个人数据泄露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存在数据交易黑色产业链。以在线差旅、网络购物、交通出行等众多领域不时出现的“大数据杀熟”现象为例,同一商家、同一产品、不同消费者却面临着不同价格。

数据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的另一面是数据的激增。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此次“数博会”上表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全球占比将达20%,我国将成为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为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安全问题,早在2016年底,我国就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此同时,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连续两年制定了2017年版和2018年版的《大数据安全标准化白皮书》。

但是除了标准化外,大数据安全还得强调可控性。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对大数据安全问题认识的逐渐加深,关于基础信息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如有能够加强监管对行业而言,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