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股转公司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全国股转公司在总结过往年报审查中发现的类型化问题的基础上,加大了公开问询的力度和范围。截至目前,全国股转公司共对202家公司2017年年报出具了问询函,与2017年同期发出的81例相比增长了149%。共计问询了836个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年报问询函数量剧增,一方面是由于监管趋严;另一方面年报存疑的问题公司数量确实在上涨,而挂牌企业对年报问询函的重视程度不一,年报问询函的监管效力或有待进一步提升。
问询力度及范围加大
“今年监管函的数量和比例相比去年有大幅的增加,说明在新三板的监管上也有更加严格的一个趋势。”东北证券研究总监、新三板首席研究员付立春表示,“这是在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针对新三板市场的规范性,做得非常重要且深入的基础工作,也是深化改革的前提。但监管函的绝对数量和新三板企业的总数相比而言,问询函数量并不算多。”
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团队指出,从问询大类来看,财务与会计相关问询点占比59.21%,经营问题相关问询点占比19.9%,信息披露质量相关问询点占比13.4%,关联交易问询点占比7.53%。在十大审查热点中,财务与会计分支下的应收账款问题涉及公司最多,有98家;其次为信息披露规范准确问题,有75家。
此外,股转公司也格外重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与之相关的问询点占比近两成。问询点占比一成以上的还有关于信息披露质量的。
部分公司则连续多年被出具年报问询函,最受关注的则是新三板金融明星股——九鼎集团。
还有部分公司拖延回复股转公司的年报问询函。对此,《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细则》有相关规定,挂牌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有以下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全国股转公司可以按照规定,对挂牌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
监管思路待转变
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指出,当前挂牌公司年报披露出现一些问题主要由于挂牌公司没有动力做好信息披露,因此披露得不完整、不详细。他指出,根本原因则在于新三板的定价机制出了问题;对于二级市场而言,投资人对信息披露给不了溢价;对于一级市场而言,投资人需要进行尽调,企业不必要过多对公众披露信息。因此,为了防止更多问题出现,监管部门只能尽量多问。
对于年报问询函的监管效力问题,付立春表示,问询函会引起投资者,甚至整个市场对企业的关注,也说明监管层对企业开始重点关注。因此,收到问询函的企业一般对此比较重视,这对企业的提醒和后续相关的规范性提高,都有促进的作用。
对于年报问询函的作用,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表示,年报问询函主要起到监管和督促的作用,目的是引导企业更加规范,督促企业及时改正,虽然问询函不是一种正式处罚,但挂牌企业应该积极配合,否则可能会招来后续惩罚。他认为,监管者主要是监督挂牌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投资者在面对企业的公开信息要有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分析,综合其他信息进行评判。
刘靖指出,对挂牌企业的监管思路需要变化,如果按照A股的方式来监督1万多家新三板公司,将非常耗费人力,也达不到真正杜绝造假等问题的效果。如果希望企业多披露,就要创造相应的机制,特别是改善二级市场。另外,监管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更好地解决由披露问题引发的对投资者的损害。
(中国证券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