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讯(记者 江楚雅)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即将打响, 双11包裹的数量也在不断递增。根据菜鸟数据,天猫双11包裹量从2009年的26万单增长到 2017年 8.12亿单,飙升3100多倍。今年天猫方面预测,双11单日包裹量将再创新高,突破10亿单。
随着,十一物流旺季即将到来之际,已有不少快递企业开始涨价。中通快递从今年10月1日起启动快递费用调节机制,调整全国到上海地区的快递费用。与此同时,韵达、圆通也向各网点发布“调整到达上海地区快件派费”通知,将各网点到达上海地区的快件派费上调0.5元/票。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由于一年中各大购物节期间都会产生大量快递订单,所以早在年初各大商户与快递网点签订合作协议时都会要求对方保证全年统一价,不得临时加价。也就是说,各大快递网点无法调高大客户在“双11”等购物节期间的单票价格,依靠快递数量激增实现高额利润的可能性不大。
为何物流企业在双11前夕纷纷涨价?是否构成了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会解筱文表示,从较大物流企业,多年接受双11考验,面对高峰期间不断攀升的快件量中,物流处理能力超负荷,借此机会对一些过热、过饱线路及地区的价格进行上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其良好运营效率,确保客户质量。这些物流企业已规模化发展,日常运营品质和服务质量水平较高,客户依赖程度高,所以对企业双11后的市场发展,影响并不大。 但对于中小物流企业,则不敢贸然在此期间涨价。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