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江楚雅)2018年,房企拿地回归理性,土地市场降温态势明显。克而瑞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 销售TOP100房企拿地总货值超过10万亿元,较2017年降幅达到13%
从城市来看,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50大城市平均楼面价为2277元/平方米,相比2017年的2627元/平方米,下调了13.3%,这也是多年以来土地价格明显下调的一年。
总体来看,“地冷价低”成2018年土地市场重要特征,房企合作拿地力度持续增加,拿地更加审慎。伴随限地价、限房价、竞自持、竞配建等调控政策出台,“底价地”、“低价地”、“土地流拍”等成为2018年土地市场常见现象。
2018全年土地流拍超700宗
2018年全国楼市冰火交加,从排队摇号、一房难求的形势急转而下,去化走低,维权退房成了不少楼盘的家常事。土地市场亦是如此,从房企抢地到溢价率走低到底价成交到流拍频频。
根据中指土地数据库对全国300个重点城市的监测数据显示,1-12月流拍住宅用地已超700宗。同时,房企联合体拿地持续增加,分摊风险、利益共享的拿地方式持续受到房企青睐。其中,仅12月,中海、龙湖、绿地等多家企业均有参与联合体拿地,拿地城市涉及北京、上海、重庆等一二线热点城市。
以武汉为例,上半年武汉土拍疯狂,品牌房企纷纷出手拿地,进入下半年武汉土地市场开始恢复平静,底价成交频频,进入三季度武汉土地市场一度遭遇寒冰,连续多宗优质地块流拍,地块撤牌、延期揭牌屡屡出现。2018年武汉最后一次土拍以3宗地撤牌,可见房企拿地逐渐趋于理性,土地市场降温态势明显。
长江商报记者从中国指数研究院了解到,2018年,武汉住房销售面积全国第二,连续8年稳居全国三甲,百亿房企规模创新高;全年土地出让金额1381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五位,同比2017年的1531亿下降9.8%。
房企收紧投资“过冬”
2018年各地土地流拍现象很多,但率先降价促销拿回销售款的房企仍然抓住了市场机遇,储备了不少土地。
据克而瑞地产研究统计,2018年全年, 销售TOP100房企拿地总货值超过10万亿元,较2017年降幅达到13%,其中,26家房企全年拿地货值超过1000亿元,22家房企拿地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总体来看,2018年,房企更倾向于收紧投资准备“过冬”。
2018年,房企拿地更加审慎,回归理性。具体来看,全年拿地金额超千亿房企仅为3家,较2017年减少2家。TOP50企业拿地总额19563亿元,较2017年回落22.9%,拿地面积回落14.7%。TOP10企业2018年拿地总金额为8267亿元,占TOP50企业的42.3%,较2017年占比下降6.2个百分比,房企拿地势头放缓。
克而瑞预计,在谨慎投资预期下,2019年房企拿地规模会继续下滑,投资拿地更趋于理性,通过快速扩大土储来冲击规模暂时告一段落。2019年无论是龙头房企还是中小房企,整体的投资态度都将进一步趋于保守,安全过冬成为房企的共识。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