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记者 陈妮希
“辣条行业规模已经接近600亿,但是除了卫龙这个龙头企业之外,还没有与之能抗衡的对手出现。”近日,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个的行业崛起,给了“野蛮生长”的评价。
原本一家独大的辣条市场格局,却在央视“3·15”晚会曝光后掀起腥风血雨,有企业面临“淘汰”,也有企业借机入局,这些对于行业霸主卫龙而言,福兮祸兮虽难断定,但是日子却是变得紧张起来了。
近日有消息称,卫龙已对经销商下发通知,要求经销商二选一:代理了卫龙的产品,就不能代理其他品牌产品。
对此,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一位销售店员表示,卫龙在辣条圈里却是卖的不错,但是若有此要求,多少有些“强求”。
或涉及反不正当竞争
目前,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四省经销商已接到卫龙的通知。部分经销商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成文的规定”,也有经销商表示,“有卫龙谁还代理别的?”
4月2日,记者拨通了多地区域经销商电话,询问关于卫龙要求经销商不代理竞品及品牌一事时,多名经销商则显得由为谨慎,并未直接回答,并表示需要联系总部人员,而记者联系上总部人员时,对方则委婉拒绝了采访。
此后,记者再次以想要代理的身份拨通总部热线,对方则表示:“代理了卫龙还是可以代理其他产品的,只是不能同时代理卫龙及其近品,比如包装特别相似的产品……。”
北京市亿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二选一本身在传统销售渠道或者电商渠道都出现过,此举可能涉及到反不正当竞争法。”
经销商“左右为难”
“二选一”到最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经销商了。记者整理发现,此前关于二选一的坊间事件也时有发生,三星曾要让经销商做选择,小米和三星手机二选一’;五谷道场也曾被曝光如果做它的产品,那就别做康师傅今麦郎统一,每次都是让经销商左右为难。
“对于经销商也需要有自己的考虑,肯定都不会把老大放弃掉,去做新一些品牌。
” 在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看来,二选一背后,说明卫龙的行业话语权非常强,属于强制性的霸王条款,是一种商业行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食品企业的常规做法,目的是希望通过自身产品、品牌和渠道优势独占渠道、排斥竞品,推高竞品的运营成本。这反映了行业竞争加剧,卫龙对于保住优势心存焦虑。从长远看,经销商会根据利益选择品牌,卫龙这样的做法恐怕难以持续。
截至目前,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卫龙在全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经销商,数量超过一千七百家。
董毅智表示:“对于经销商权益而言,在法律上是有影响的,如果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话,本身就不合法,若是给渠道商造成损失,还要有相应的赔偿或者承担违约责任。
多元化扩张捍卫霸主之位
“辣条行业面临洗牌,整个休闲食品竞争也非常激烈的,卫龙也面临很大的渠道压力,才会做出这种措施。”董毅智表示。
如今,卫龙是成为休闲食品界的网红产品,从2014年开始,辣条的年产值就超过了500亿元,其创始人刘卫平也就此成为了辣条界首个亿万富翁,但是营收却很单一。
尤其是这个行业不具有核心技术,很难形成技术壁垒。在“豫派辣条”与“湘派辣条”争行业标准背后,今后谁能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上更有话语权,这关乎着谁能抢占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辣条新国标出台,越来越多企业将会布局,包括金丝猴等知名企业也在高调抢食这个市场,未来还将迎来新一波增长高峰及红利。” 朱丹蓬提到了整个行业正在高速发展期,这一意味着辣条霸主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为了谋求更大发展,卫龙在2018年末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提出三年内实现100亿元的年销售额。为实现这一目标,卫龙已经涉足方便速食领域,推出酸辣粉、自热辣条火锅产品,还提供魔芋、干脆面、蔬菜干等产品,以寻找更多的盈利突破点。
而且,在卫龙食品内部,也对渠道进行了整合。当日,记者以想代理卫龙食品为由,向卫龙食品客服部询问“二选一”一事,对方表示:“卫龙在渠道上主要分为两方,一方主要运用大流通产品,一方主要是负责休闲食品,二者代理是分开的,只能选其一。”
“把渠道分开有利于整合资源,促进企业扩容。”朱丹蓬表示。也是专家认为,这是在为后续的上市计划做准备。
从卫龙产品布局来看,都是极具潜力的。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调味面制品行业的市场销售额,从2009年的170亿元增至2016年的510亿元,2018年销售额将逼近600亿元。而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也是快速扩大,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2020年有望接近2万亿元。
不过,在大健康意识渐浓下,曾经多次因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上“黑榜”,也为卫龙的扩张之路埋下隐患。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