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论坛现场图
长江商报讯(记者 陈妮希)在今天的互联世界中,运营商必须充满活力并快速地适应变化。人工智能允许运营商通过改变算法来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以适应消费者的行为。根据近日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透露,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在2018年已超过3000亿元,2020年将超过40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将拉动超过3000亿元规模的市场份额。那么,未来卫星运营商和大数据会如何发展?
5月27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网信办、贵州省政府主办,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武汉大学、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共同承办的“大数据时代的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周文、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等嘉宾出席论坛并致辞。
宋超智从测绘地理信息的角度,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和导航定位位置服务的关系,阐述了地理信息和大数据的关系。他指出,当前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大数据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诸多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信息可以说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数据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更是大数据分析、应用的重要载体。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场景高度的融合。
于贤成在致辞中表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是与生俱来的大数据,位置服务产业与大数据产业有着必然联系。2018年数博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对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和大数据产业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今年,他们将深入探讨,理清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李军认为,未来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让导航与位置服务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采用试点创新等方式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同时加快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推动机制,配备相应的政策,财税等方面的支持,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核心技术研发,促进技术创新。此外,还需规范数据开放,确保有序安全。深化融合应用,助力提质增效。
作为主办方之一,李军希望与会嘉宾借助大数据时代的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这个专业化融合化的大平台,深化交流合作。他说,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地理空间信息发展机遇,他们愿意与业界朋友一道通力合作,锐意进取,推动空间地理信息发展不断迈上台阶。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