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讯(记者 陈妮希)数字经济正在让传统文化迎来“高光时刻”。一个最直观的表现是,与七夕相关的传统文化产品消费快速增长。8月7日,记者从阿里方面获悉,在淘宝天猫上七夕产品的消费较去年七夕同比增长超过118%。
七夕前一周,淘宝上的汉服消费增速同比超过184%,团扇增长超65%,中华传统文创用品增长近56%,珠宝首饰增长超34%,国货胭脂增长超37%。银泰与法国品牌古名通过C2M定制的多款金饰,在七夕期间售罄率超过70%。
七夕前一周,饿了么上老字号产品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40.7%。传统的手工艺也被现代人拾起。在淘宝天猫上,七夕巧果模具、刺绣女红、传统手工艺品均有超过10%的增长。古诗词中“轻罗小扇扑流萤”、“家家乞巧望秋月”的意境,在数字经济时代得以重新上演。
另外,数据显示,过去一年600万人通过淘宝亲情号绑定“爱人”关系。七夕当天,支付宝亲情号的开通量是平常的3倍。
此外,数字经济时代的爱情观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去年一年,超过4000万名情侣在蚂蚁森林下“环保连理枝”,爱情树占全部合种树的比例近3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认为,平台效应令文创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当传统节日越来越火,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会以各种方式被挖掘出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