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讯(记者 江楚雅)9月9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最新一期《中国百城宅地价格报告》。报告显示,今年1-8月份,重点监测的全国100个城市宅地价格为554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4.4%,宅地价格降温趋势明显。
观察宅地价格的历史走势,2016年第四季度房地产政策收紧后,宅地价格立马出现反应,即涨幅开始收窄。剔除部分交易结构干扰和季节性异动等因素,大趋势看,截至2018年底,宅地价格以降温为主要特征。
根据报告,住宅用地包括招拍挂市场上公开交易的纯住宅用地和混合住宅用地,含租赁型住宅用地。将其简称为“宅地”,其成交均价为楼板价。其中年初累计宅地价格=年初累计宅地成交金额/年初累计宅地成交建筑面积。
据统计,今年1-8月份,4个一线城市宅地价格为1437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7%。观察今年前8月宅地价格同比涨幅,可以看出,其几乎接近于零,这意味着一线城市的宅地价格是比较平稳的,充分体现了稳地价的导向。
分析人士指出,这和一线城市的政策管控积极有效、土地供应放量、拿地资金预审查较为严格等因素有关。对于相关拿地房企来说,获取此类地块也意味着后续住宅项目定价的优势会更为明显。
报告认为,2019年1-9月份,64个三四线城市宅地成交面积为144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与一二线城市的走势略有差异,三四线城市宅地市场的降温特征较为明显,近两个月年初累计宅地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持续扩大,进一步体现了市场降温的特征。从原因上看,当前三四线城市住宅交易市场降温,重新面临去库存的压力,这会打击房企补充宅地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房企的资金回笼和继续购地。另外,从宏观面看,类似宅地交易市场的降温,也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1-8月份全国百城宅地价格数据看,当前宅地价格曲线略有下行,这和市场降温、预期调整等因素有关,充分体现了宅地交易市场“稳地价”的效应。而从城市结构上看,一线城市的宅地价格最高,但最为稳定,而二线城市、部分重点三四线城市未来还需要积极进行调控,以进一步稳定地价和稳定预期。
严跃进说,当前稳地价的政策较多,包括拿地资金审核、设定涨停板、增加各类约束如配建租赁住房等。政策的“组合拳”将有助于打击炒地行为,进而创造更公平的拿地环境和稳定地价。预计后续宅地价格将进一步趋稳,这也有助于未来房价的稳定。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