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国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年增长超过50倍

中国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年增长超过50倍

2019-11-01 21:49:4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讯(记者陈妮希)近日,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发布《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电商的推动下,截至2018年底,中国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超过1778亿元,较2012年增长超过50倍。作为农货上行的主要推动者,2018年,拼多多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53亿元,预计2019年将突破1200亿元。

农产品在内的吃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显示了长足的增长潜力。不过,受限于土地状况、生产主体等客观及历史沿革,中国传统农产品价值链仍面临四大挑战,包括小农户经营、交易成本高、产业链过长、超时空交错、信息流失真等在内的经典难题,依旧是阻碍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矛盾。

分散的小农户决定了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状态。该产业由高度分散的小农户,加上千千万万的小商小贩,再加上缺乏新式设备的毛坯型批发市场构成,这是一个相对低效能、高损耗、高成本的产业链体系。在冗长的农产品产业链条里,各方参与者均感赚钱不易,消费者则感觉“越买越贵”。

消费迭代之际,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农货上行逐渐取代工业品下行成为农村电商的核心,并且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实现稳定发展。《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农货上行绝不仅仅是一个促进农产品流通便利化的简单路径,而是一场重配农业生产要素的革命,也是小农社会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以中国最大的农货上行平台之一拼多多为例分析表示,基于创新的“拼农货”体系,该平台帮助千万级小农户和4.832亿消费者打造出了农业“超短链”。

在电商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主体都在尝试构建新的模式。拼多多基于“拼农货”体系,帮助千万级小农户和4.832亿消费者打造出了农业“超短链”这种模式成功建立起了农户+经销商+消费者的链条,不仅解决了消费者出高价、生产者不赚钱的难题,更让中国农业突破土地分散化制约,实现大规模上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生产要素和价值分配机制。

随着规模的扩大,以农货上行为核心的新农业体系,有望重组旧式、低效、高损耗、高成本的体系,破解整个产业链无利润、以及对于劳动力过度依赖等难题。《报告》指出,阿里巴巴主推的以农村再工业化为核心的农村淘宝店已吸引了海量的“新农人”返乡;而拼多多所力推的“拼农货”体系则以农产品为核心,为“新农人”返乡、做大“农货上行”的产业蛋糕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随着农村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民运用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加,电子商务带动农产品上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