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近日,有用户发现,滴滴青桔单车“悄悄”调整了计费规则,起步价由原来的1元涨至1.5元,时长费为1.5元每30分钟,而滴滴出行的APP上并未明显标出涨价提示。
针对此事,滴滴出行客服表示,新的计价规则从11月26日开始实行。从11月20日到27日,滴滴出行App和青桔单车微信小程序上都对涨价消息进行了公示,可能用户没有注意到。
12月4日,根据滴滴出行APP内“骑车”一栏最新的计价规则,记者看到,目前滴滴单车起步价为1.5元,时长费为1.5元\30分钟,运营区外的管理调度费则为5元。此外,还有调度管理费、车辆管理费等费用,而此前起步价为1元。
资料显示,“青桔”单车为滴滴自有共享单车品牌,寓意是略显青涩又饱含希望的果实。“青桔”之名呼应滴滴公司名“小桔科技”。最初于2018年1月25日在成都上线。目前,青桔单车与美团摩拜、哈啰单车组成了现在的共享单车三巨头。
事实上,今年3月以来,国内多家共享单车平台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上调价格。据了解,此前,摩拜单车也宣布涨价,用车费用由起步价和时长费组成。起步价升至1.5元,超出15分钟后,收取时长费0.5元/15分钟。此次滴滴青桔单车涨价后,与摩拜持平。
而作为目前主流共享单车中最贵的哈啰单车,在北京地区的计价规则为每15分钟收取1元,以半小时骑行价格来看,半小时骑行则需要2元。哈啰出行官方人士表示,共享单车行业涨价,是行业成熟的一种趋势,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转变。哈啰出行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出行服务,也是挨到最后进行“调价”。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共享单车市场,经过激烈的洗牌后,已经有不少品牌被出局淘汰。并且,随着市场规模逐渐越来越大,以及用户习惯的养成,今后共享单车市场间的竞争也将会更加强烈。
但是,对于用户来讲,如果时常超过了15分钟,有不少用户认为还不如乘坐公交车。此外,共享单车的折损率居高不下,也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一方面价格上去了,另一方面许多用户反馈,常常感觉无车可骑。
对于共享单车纷纷涨价的情况,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涨价本就是共享单车在无法真正打通和其他线下场景直接关联和平滑过渡下,维持其正常运维的必要手段。作为一种出行选择,共享单车本身只是一种租车形式,形成与其他公共交通互补的构架,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不是颠覆其他既有出行选择,因此早期过度的野蛮生长,也需要通过涨价的方式,来进行合理的价格、架构与整体运维上的平衡,确保行业的生态正常。
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在张书乐看来,“共享经济在实践过程中,其实已经被过分炒作和滥用概念,且除了大多数都只是一种租赁场景,而非闲置共享。显然,没有打通场景链的共享形态,如单车、办公等,都最终成为了一种靠租金或押金来确保运维的“包租公”。反之,尽管是租赁,但线下场景嵌入较深,可以达成场景引流效果的部分形态,如共享充电宝等,则活的相对滋润。未来,打通场景链条,对于共享经济,无论是共享闲置还是快速获得租赁,都是真正存活且具有体验颠覆能力的关键。”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