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就业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六稳”工作,首先是稳就业。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工作,要求大力支持灵活就业。深入推进“双创”,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对有意愿的农民工回乡首次创业等,地方可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
创业带动就业效益显现
“85后”村支书鲍喜武,毕业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通过参加十堰“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回到家乡张湾区黄龙镇斤坪村,被培养成为村支部书记。
2017年,他成立十堰智博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76亩,吸纳农户近千人。并以合作社为主体,招商引资企业投资2.4亿元建设黄龙壹号生态园,打造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3万余人就业。
“今年全村群众户均将增收5万元。”鲍喜武说,2018年参加湖北省第一届“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令他受益匪浅,不仅项目知名度变大,还有投资人主动上门联系。
鲍喜武不是个例,在湖北省第二届“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决赛现场,39岁的“花椒大王”黄艳萍也备受关注,10年前,她偶然与花椒结缘,如今带动东宝、掇刀、沙洋、钟祥等地农民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进入采收期后,一亩地能带动3个至5个劳动力就业。目前推广种植的有2万亩地,累计可带动数十万人就业。”黄艳萍说。
湖北省总工会负责人介绍,自5月启动大赛以来,已广泛动员湖北省万余名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全省10个赛区共征集到3500多个项目,累计举办各类赛前培训、路演等“双创”服务活动百余场。
提升技能掌握硬本领
“汤阿姨,这个月工资我转您卡里了。”12月13日,武汉市武昌区静安路的一栋居民楼里,“家政”汤金菊打开手机查看银行入账短信,喜笑颜开。一个月近5000元的稳定收入对于当了半辈子农民又大字不识的汤金菊来说,进城务工比在农村强几倍。
湖北省就业局城镇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企业对技工的需求量较大,工资待遇也高于普工,建议务工者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湖北省规定,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可享受200元至2000元补贴;参加技能鉴定并考核合格的,还可享受技能鉴定补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两个月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目标,国家一系列“强技”政策全面出台,助力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从11月25日开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服务周在全国展开,城乡各类劳动者都可以参加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长江商报记者从湖北省人社厅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取消了各种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折。2018年,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1095万人,其中省内转移515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不必再远赴沿海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