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风险管理业务成业绩新增量   期货业增资子公司谋创新

风险管理业务成业绩新增量   期货业增资子公司谋创新

2020-02-21 08:23:3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郑玮

 

近日,永安期货发布期货行业的首份去年业绩快报。快报显示,公司在2019年实现营收231.3亿元,同比增长45.33%;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3亿元,同比增长12.81%。

值得关注的是,永安期货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风险管理子公司现货贸易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加。

近年来,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成为期货公司转型的手段之一。风险管理子公司是期货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业务的抓手,可以开展仓单服务、基差贸易、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做市等业务。

今年,不少期货公司也开始在风险管理上发力。创元期货公告称,拟出资2.33亿元对全资风险管理公司苏州创元和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增资。

风险管理业务收入增速明显

永安期货在业绩快报中提到,2019年是期货市场的品种大年、上市大年和开放大年,期货经纪、财富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及境外业务五大业务板块共融发展,主要业绩指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不过,其去年上半年的利润表显示,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是风险管理业务收入)对公司的业绩贡献最大,占营业总收入的87%,而行业一度赖以生存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占其营业总收入的1.67%。永安期货表示,由于风险管理子公司永安资本的现货贸易规模扩大,上半年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00.57%。

另外,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的10月底,85家期货子公司行业资产与2013年数据相比,是2013年的24.6倍,净资产是2013年13.6倍,注册资本是2013年的15.1倍。2019年1月到10月实现行业累计业务收入1406.6亿元,这是2013年全年的43.8倍。风险管理子公司这两年开展的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至去年6月底,子公司场外衍生品交易未平仓名义本金1534.5亿元,与2018年末的未平仓名义本金相比增长了139.15%,其中商品类1310亿,占比80%。截至去年6月底,证券公司开展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包括金融、商品,未平仓名义本金是4602.2亿元,于去年底相比增长了32.9%,商品类占比显著增长,达到了35.3%,2018年末商品类的占比是19.6%。

数据说明期货公司在商品类场外衍生品的设计上、在风险管理上仍然有绝对的优势。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提出,期货公司应该明确作为期货及衍生品服务提供商的基本定位,在管控好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创新能力建设。

多家期货公司创新转型

尝到甜头的还有创元期货。2019年上半年,创元期货实现营业收入52109.80万元,同比增长499.44%。

创元期货表示,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和赢资本)业务的大幅增长。

创元期货全资子公司苏州创元和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于2019年1月完成增资,注册资本从5000万元增加至11700万元,并于4月通过了中国期货业协会的场外衍生品试点业务的备案。

不少期货公司也在转型上多有创新。作为经营风险管理业务并涉及大宗商品贸易的金融创新型公司,长江期货旗下长江产业金融就立足期现结合经营、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开展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基差贸易、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及其他与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业务,利用金融工具有效帮助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王颖强调,面对市场竞争,期货公司要探索与现货商开展合作,借助现货资源优势来丰富自己的产品设计能力,提高自己的定价能力,最终提升自己在整个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