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即将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创业板,已成为近期资本市场最热的代名词。而所属该板块的800余家上市公司,以全年超过29%的业绩增速,展现了其高成长性特色。
根据沪深交易所数据,去年创业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9.2亿元,同比增长29.1%,业绩增速超过两市主板、中小板以及科创板业绩整体增速。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800余家创业板公司中,18家公司净利润规模超过10亿元,344家公司盈利过亿,占比超过42%。特别是净利润增速超过100%的公司高达121家,超六成公司业绩实现正增长。
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创业板公司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驱动。据统计,自开板以来,创业板平均研发费用率维持在5%以上。其中,去年共有41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20%,183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10%,451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5%的平均值,占比超过55%。
业绩增速29%领先其他板块
根据深交所统计数据,2019年度深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不包括异常巨亏的*ST盐湖);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20亿元,同比增长3.4%。
其中,包含800余家上市公司的创业板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近五年营业总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22.9%;归母净利润519.2亿元,同比增长29.1%。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在体量上不及主板公司,但在增长空间上,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速领先于其他板块。
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在营业收入上,2019年度深市主板、中小板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万亿元、5.2万亿元,同比增长9.7%、10.3%。同期沪市主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9%。在净利润上,深市主板、中小板及沪市主板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565.1亿元、2235.7亿元、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2.4%、9%。同时,创业板业绩增速也超过科创板25%的归母净利润增速。
从盈利能力上来看,2019年度创业板公司整体净资产收益率为3.4%,毛利率(不含金融业)29.7%,分别高于深市总体、深市主板、中小板毛利率22.8%、21.4%、22.4%。此外,创业板公司(不含金融业)总资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0.6次、3.4次,整体保持稳定。
同花顺数据显示,从营收规模上来看,813家创业板公司中,郭广昌旗下上海钢联去年营业收入最高,达到1225.72亿元,同比增长27.61%。但从净利润上看,温氏股份仍稳坐创业板老大的宝座,当期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7亿元,同比增长252.94%。同时,包括迈瑞医疗、宁德时代、蓝思科技、智飞生物等明星创业板公司净利润规模也超过20亿元,分别为46.8亿元、45.6亿元、24.69亿元、23.66亿元。
包括上述公司在内,去年共有18家公司净利润规模超过10亿元,54家公司净利润金额超过5亿元,344家公司净利润金额过亿,占比超过42%。
有意思的是,净利润同比翻倍的企业在创业板中并不少见。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去年共有121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占比约为14.88%,另有17家公司净利润增速在90%至100%之间。
同时,共有198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50%,占比超过24%。338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20%,占比约为41.6%。496家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占比高达61%。
平均研发费用率超过5%
在创新驱动下,目前已有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加速在创业板聚集。
根据深交所统计,目前创业板公司中,超过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超过七成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聚集特色凸出。
创业板设立以来,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左右,不仅高于2.2%的全社会平均研发水平,也明显高于深市3%左右的整体水平。
同花顺数据显示,从研发费用支出上,宁德时代去年研发费用高达29.92亿元,居创业板之首。同时蓝思科技、欣旺达、迈瑞医疗、深信服等四家公司去年研发投入均超过10亿元。
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去年东方网力研发费用率高达80.54%,位居榜首,也是创业板中唯一一家研发费用率超过50%的公司。赢时胜、贝达药业、翰宇药业、国民技术等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40%。
包括上述公司在内,共有41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20%,183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10%,451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5%的平均值,占比超过55%。而在这451家研发费用率超过5%以上的公司中,超过84%的公司去年实现盈利。
在创新驱动下,创业板公司高成长性特色已十分明显。特别是在推出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包容性放开,不论是市场还是上市公司对于创业板的热度再次燃起。
据长江商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8日,已有2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分拆上市意向,创业板、科创板为主要分拆板块。其中,拟分拆至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包括东山精密、华兰生物、延安必康、广电运通、兆驰股份、联美控股、杰瑞股份、江苏国泰、华邦健康、星网锐捷、岭南股份等,数量高达12家,占比超过半数。在这12家公司中,不乏新兴经济领域类公司,“小而精”的特点极为明显。
二级市场上,截至5月8日收盘,创业板指报收2125.24点,在披露注册制改革后的六个交易日内上涨约4.5%。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