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互联网巨头发力本地生活引发概念股创新高 行业格局有望生变

互联网巨头发力本地生活引发概念股创新高 行业格局有望生变

2020-06-30 17:19:0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陈妮希

2020年宅家经济爆火,与此紧密关联的本地生活再次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发力点。

近期,淘宝App率先在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上线“小时达”服务,加码本地生活服务后,高鑫零售、三江购物、美凯龙等“小时达”概念股迅速形成,股价强劲上扬,其中高鑫零售股价接近12个月新高。

与此同时,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搜索的“老大哥”百度也在近期再度把触角伸向了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继4月底在安卓端上线服务中心后, iOS端也同步上线了服务中心入口。受此影响,百度的股价也持续回升,6个交易日里涨逾10%。

二级市场如此反应的底气来自于何处?对此,一位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在和长江商报记者交谈时提到,靠佣金支撑业绩的本地生活商业模式在享受了上半场红利之后,也迅速进入下半场,行业争夺之战由C端用户向B端商户偏移,更多的场景增值服务亟待发掘,由此也为新老巨头入场提供了契机。烧钱之后的本地生活混战,将何去何从,值得行业共同去探索。

互联网巨头加速秘密布局本地生活业务

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年本地生活占到风口之上,新老巨头都在加速秘密布局。

近日,百度App先后在安卓和iOS端上线了“服务中心”小程序,App首页下拉即可进入。“服务中心”包括医疗健康、快递服务等9个固定的一级入口,覆盖便民生活、吃喝玩乐、旅游出行三个板块。这意味着,在出售了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后,百度重拾“本地生活”业务。

另一边,阿里方面也在近日表示,淘宝App已在全国16城率先上线“小时达”服务,北京、上海等多地消费者将刷新“分钟级”新零售体验。长江商报记者从阿里方面获悉,在刚刚结束的“66爽快日”活动中,新华都泉州安溪上田店6月6日当天订单爆发达685%的周环比增长。当天上淘宝享受“小时达”的消暑人群翻了4倍,其中,雪糕及冰激凌在当天卖出了600多万支,仅和路雪1小时销售就超过了去年一天。

更早一点的时候,“京东校园”公众号悄然发布了一个校园本地生活服务+轻社交的APP“梨涡”,配备了如本地优惠购物、学生赚佣金等一系列新功能。与此同时,另一新晋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也通过今日头条APP低调上线了“在家玩”频道,架设了外卖、美菜商城、叮当快药多个本地生活服务。几乎是同一段时间里,滴滴正式上线跑腿业务,与闪购、美团跑腿相类似,提供蔬菜水果、药品、鲜花等商品代购,顺利切入本地生活又一领域。

为何巨头在近期密集布局本地生活

事实上,各家都打着各家的算盘。

淘宝“小时达”的推出,表面上看虽是阿里面向商家推出的数字技术支持服务,帮助商家精准备战,提速、降本、提效。可实际上,阿里此举更是将天猫超市、淘鲜达上的商超、饿了么上的小店,都在“手机淘宝APP”中整合,共同组成“小时达”服务矩阵,为本地生活服务的下半场竞争加足马力。具体来看,淘鲜达连接着大润发等800家经数字化改造的商超,天猫超市连接以自营为主的新零售商超百货,饿了么则连接全国的本地生活门店,这场大整合背后实则正在推动这个远近交错的新零售融合,将极大加速电商向本地生活的渗透,商业机会也有望面临重构。并且,对于阿里来说,本地生活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目前阿里旗下支付宝的电子支付作用和本地生活高频的电子支付场景相吻合,若是守住了消费场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战争中将更具优势。

同样,对于百度而言,在PC端流量红利不再耀眼,移动互联网时代独立的App又迅速瓜分了变现市场后,百度也迅速转变姿态,从连接用户与信息,过渡到用户“表达需求-发现信息-完成服务”的闭环。这些年,小程序成了百度闭环的落脚点,而本地生活则可以很好地让这些小程序应用到不同的业务场景中,完成服务最终的闭环,重回本地生活赛代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此次加码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这次是有备而来,并没有在美团和支付宝重金投入的外卖领域去重金厮杀,相反聚焦医疗健康、快递服务、在线教育等入口、便民生活、吃喝玩乐、旅游出行等多个领域,为本地生活场景落地开拓更多边界市场。

还有京东、字节跳动、滴滴等新老巨头的入场及扩张,实际上也是希望借助于本地生活服务的赛道,拓展新零售零售行业边界,将流量转化落地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以提升商业化变现能力,寻求更多的盈利增长点。

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竞争或将呈现新格局

此时,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适合布局这个领域。

自从口碑和饿了么合并后,外卖市场份额形成了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631格局。但是,今年以来,1月4日,央视点名批评美团外卖佣金上涨,佣金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超6成的商业模式也一度遭到质疑,市场份额与利润之间的矛盾正在逐渐拉大。

曾经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商家对于来自线上的流量十分依赖,外卖订单甚至能占到总单量的八成以上。然而,流量说到底拿捏在平台手中,等到过了战事焦灼的补贴阶段,行业开始出现巨头垄断的势头,反过来从商户手里拿走更高的提点成了平台获利的重要途径,商户利润降低就很难再把生意规模做大,双方最终达成一个存量情况下的动态平衡,发展模式短板已然暴露。

随着下沉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中消费占比较大的餐饮行业依然拥有较高的市场规模,据艾媒咨询数据,预计2020年达3249亿元,但同时增速趋缓,越来越多企业急需降本增效,市场亟需探索出新的路径。

有业内分析认为,巨头垄断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此前大量的商户野蛮生长,所有商户冲进来将外卖市场做大的人口红利期已过,市场结构的变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上半场和下半场最大的区别在于,上半场的竞争多聚焦在互联网电商的模式,通过增加流量收流量税,商业模式上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而在下半场,更看重的是技术、消费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疫情期间,线上买菜、外卖跑腿服务、“云打卡”网红店、无接触配送等等成为消费者刚需,而更多本地生活商家开启了线上服务,实现数字化蜕变第一步,由此也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接入了更多场景应用,为共同探索本地生活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更多的样本。

目前,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在一二线城市的业务布局已经较为完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而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强,下沉市场消费潜力逐步开发,下沉市场对生活服务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激活,因此对于下沉市场特别是配送服务品类的生活服务产品进行拓展的必要性也变得更强。

从互联网巨头的布局动作来看,各玩家无一不想要在本地生活市场扎根立足。今年3月,在支付宝宣布要做“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后,紧接着阿里本地生活宣布要为100万商家实现线上线下一体的完整数字化升级,并承诺继续将佣金保持在低于行业3%至5%的水平。彼时,业内人士分析,在疫情特殊时期,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实际上也是重新瓜分市场之举,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竞争或将呈现新格局。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