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脱贫拔穷根,用科技为扶贫赋能,以技术、智力、人才驱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科技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推进科技扶贫的过程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社会资源力量,创新科技扶贫举措,让科技引领为扶贫注入新动能。
“小山村”建起“大茶厂”
云南省临沧市是全国普洱茶原料的最大产地,但由于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较差,制茶工艺不足等问题,这里虽然家家户户有茶园,却没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较大的改善。
位于临沧市临翔区的蚂蚁堆村,是当地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0户1011人,属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壮大难、贫困群众增收难、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三难”问题成为蚂蚁堆村致贫的主要因素。
深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居住条件差……但再多的困难,也阻挡不了公益爱心踏上这片土地。
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与临翔区结成帮扶对子,尽己所能帮助当地脱贫致富。7年来,师生们在教育、医疗、产业、科技和规划等方面,给予了临翔区人、财、物、智等极大支持。
2017年,由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6家核心企业捐资360万元,帮助当地筹建了蚂蚁堆茶厂。在茶厂建设过程中,该校余龙江教授团队在当地成功研制出了“纯造普洱”系列相关技术。随后,学校与当地政府将这项享有国家专利的技术转化到蚂蚁堆茶厂,建成了年产60吨的“纯普”熟茶生产车间,使临翔区具备了批量生产世界上“最洁净”的普洱熟茶的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谢燕霞,是“纯普”团队的主要骨干。为了提升和稳定茶叶的品质,把茶厂的厂房当做实验室,每天监测发酵过程数据,反复取样检测,是她和队员们的工作常态。
“一批茶叶一般有25个样品左右,加上重复检测的需要,算起来大概有1000多次的检测。”谢燕霞说,为了更精准地掌握茶叶品质变化规律,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大量的检测任务,他们一进实验室就是大半天,假期几乎都是在这里度过。
“这些娃娃从大城市来到我们地方,相当能吃苦。”蚂蚁堆村民、茶厂员工贺明金说,村里环境条件差,有时水电都没有,但队员们一直坚守在此,真的很刻苦。这些小老师让村民们感动不已,也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小山村”建起了“大茶厂”,如今,蚂蚁堆茶厂有普洱生茶、精制加工、普洱红茶和“纯造普洱”熟茶4条生产线,可实现年产茶叶260吨,预计产值3000万元以上,为全村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蚂蚁堆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240户贫困户平均实现增收1600元。
目前,谢燕霞和“纯普”团队正在进行紧张的集训,准备参加今年10月份的一场国家比赛。比赛结束后,他们还将回到茶厂继续研究,希望打造技术-产品-市场的链条,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贡献精准扶贫的“高校思维”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扶贫已不再是简单的“输血式”物资捐赠,而是需要“造血式”的产业带动。
如何让贫困地区的百姓富起来?高校作为社会力量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纷纷响应时代召唤,立足自身优势,突出科技扶贫、产业扶贫,为当地栽下一棵棵“致富树”。
9月9日,在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集中推选会上,70所高校提交了70个典型项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晁桂明表示,收官之年更要有收官之作。今年以来,教育部各直属高校加快定点扶贫责任的落实,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月5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帮扶的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已有32个县实现脱贫摘帽。截至6月12日,教育部64所承担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直属高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77亿元(完成率为111.3%)、引进帮扶资金2.81亿元(完成率为156.5%)、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1.85亿元(完成率为112.4%)、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3.13亿元(完成率为115.9%),54所直属高校已全面超额完成指标任务。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国各高校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将“科技红利”送到农家,为脱贫攻坚注入科技动力。目前,75所部属高校尽锐出战,已全部投入扶贫工作。省属高校也在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下,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利用寒暑假组织师生调查了48000多个行政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本底数据,范围覆盖全国50%以上的国土面积,并成功帮助陕西合阳县脱贫摘帽。在贵州麻江县,南京农业大学拓展帮扶杨梅种植、家禽屠宰等新增产业项目,制定中药材和菊花产业帮扶方案,还引导专家通过“南农易农”平台等提供线上农事指导服务,不断推进产业扶贫……通过聚焦教育扶贫、强化智力扶贫、开展健康扶贫、促进科技扶贫、加强社会扶贫、创新工作模式等,各高校逐步形成了具有“高校品牌”的特色扶贫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说,科技扶贫的核心,就是把科技创新成果与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需求和群众诉求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科技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不只是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也应该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他认为,在科技扶贫过程中,众多的企业也着重要作用,可以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到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