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12月6日,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据了解,本次大会以“汇聚保险行业力量,助推武汉疫后重振”为主题,并发布《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以及《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
数据显示,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多家保险机构向湖北武汉捐款7.8亿元,捐赠风险保额3.5万亿元。在疫后重振的关键时期,广大保险机构创新推出复工复产险,提供风险保额13.6万亿元。
在本次大会中,保险行业继续发挥“实体经济助推力”重要作用,17个保险资金支持武汉实体经济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超过500亿元。
此次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发布的《蓝皮书》显示,近年来,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助力防贫防返贫的作用不断凸显。2019年,农业保险为1.91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向4918.25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560.2亿元,承保和理赔户次均居全球第一。
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农业保险累计为9840万户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稳定脱贫户提供风险保障9121亿元,累计为3031万户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30.38亿元,有力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与此同时,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的产日益丰富,农险扶贫模式持续创新。
《蓝皮书》进一步显示,随着全面脱贫攻坚任务完成,防止返贫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保险行业需在前期助推脱贫攻坚基础上,继续发挥农业保险在巩固脱贫成果、干预阻断返贫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会上,中国银保监首席会计师马学平就“保险业如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这一话题发表演讲。
马学平认为,“十四五”时期,保险业要聚焦国家“两新一重”项目建设,落实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多元金融产品的金融改革任务。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方式,为大数据、5G、特高压、轨道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太保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傅帆在大会上表示,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而保险作为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一直以来发挥着“经济推动剂”和“社会稳定剂”的重要作用。如今,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和社会需求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每一位保险人去思考的问题。
此外,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中国保险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邢炜,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首席信息执行官陆敏,中华联合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以及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东升等在大会上分别就助推武汉疫后重振、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等分享观点。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