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日前,葛洲坝集团在披露2020年财报的同时,也发布了《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这是自2008年以来,葛洲坝连续发布的第13份社会责任报告。
1970年,10万名水电建设精英怀揣报国梦想、承载民族复兴使命齐聚湖北宜昌,拉开了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的建设序幕。中国水电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葛洲坝集团也由此诞生。
2020年,葛洲坝在抗击疫情中拿出担当与专业、在脱贫攻坚中凸显深耕与创新、在环境、社会和治理各个责任层面取得了出色成就,在大战大考中擎起了央企责任、彰显了央企担当、贡献了央企力量。
多年来,葛洲坝集团建设项目遍布沿线各国,不断推动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方面的合作,将中国的建设成果与经验惠及各国人民,通过助力公益事业,展现中国温暖。
促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中国葛洲坝集团已成长为集工程建设、投资运营、工业制造、金融贸易为一体的跨国经营企业集团。身为一家在鄂央企,葛洲坝积极参与扶贫项目,通过项目参建和定点帮扶,“输血”变“造血”,大大促进了当地基础配套设施、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功能,为农村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创业提供了机遇。
香溪村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是一个临近西陵峡口的库区村。秭归作为中国脐橙之乡,香溪村自然也以脐橙为主要产业。但这里山连山、沟套沟,隔河渡水、交通不便,橙子运不出去,村民口袋也鼓不起来。由于发展滞后,香溪村一度成为了国家级深度贫困村。
直到2015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葛洲坝集团的到来,让这座鄂西山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结对帮扶,葛洲坝充分发挥央企的资源优势,大力支持香溪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落实“联县驻村”各项任务,全力助力当地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通过葛洲坝无偿提供60万元产业发展支持资金,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和帮助下,香溪村大力推进品种改良、技术培训和合作社建设。经过多年的品种改良,香溪村已是秭归脐橙九月红品种的集中产区,脐橙产业提档升级效益逐步显现。
去年疫情期间,香溪村村民们自发向武汉市医护人员捐赠了2万斤脐橙。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胡飞雄,也毫不犹豫捐出了家中仅剩的所有留树红橙。他说,“我们有困难时国家帮助我们,如今国家有难,我们也要尽一点力。”
2019年,葛洲坝投资900万元修建的香溪村尹胡公路开工,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更是解决了制约全村产业发展的首要难题,打开了山村致富大门。如今,这条长4.1公里的公路已投入使用,并更名为葛洲坝路。
香溪村党支部书记胡家强介绍,随着公路的开发,葛洲坝集团驻村工作队还鼓励村民们参加农家乐产业培训班,为今后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做好准备。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村里刚开业不久的农家乐,也成功迎来第一桶金,一天收入就有上千元。这是在脱贫攻坚以前,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以前,山路不好走,采摘橙子效率低不说,误了最佳采摘期,水果品质大打折扣。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连接到了山上的种植园,采摘运输比以前快多了。”村民胡家梅高兴地说。
在改善交通条件、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葛洲坝集团干部职工以及青年志愿者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3名年轻后备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常年吃住在村,扎根扶贫一线。公司青年志愿者也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开展“暖冬行动”、“筑梦阅读”等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生活物资,为香溪村捐建图书角,激励农村孩子奋力学习,改变命运,努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截至2020年12月,葛洲坝集团已累计拨付专项扶贫资金108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740余万元,全力助力香溪村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9年,秭归县和香溪村顺利通过了省级脱贫验收,达到摘帽出列标准。香溪村经济总收入由帮扶前的1700万元上升到现在的2200万元,人平纯收入由6800元上升到万元以上。
“看到群众尤其是贫困户脸上的笑容,我们更有斗志和信心。”葛洲坝集团团委副书记、党建工作部高级经理、香溪村驻村书记阮华锋说,“经过这几年的多方努力,现在桥通了,路畅了,村里亮了,脐橙出名了,原来的贫困村也逐渐成了探寻传统古村落的又一村游好去处,最重要的老百姓的荷包鼓了。未来香溪村会越来越好,会真正成为西陵峡口一颗璀璨的明珠。”
深耕“一带一路”造福沿线民众
葛洲坝集团建设项目分布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葛洲坝在沿线国家的项目更是不断开花结果。通过深耕“一带一路”,葛洲坝不断推动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方面的合作,将中国的建设成果与经验惠及各国人民。
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国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时,葛洲坝集团积极响应使馆号召和当地政府协防联控诉求,在全球39个国别开展海外防疫捐赠活动,累计金额近300万元,获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赞誉。
疫情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一带一路”建设却并未止步,甚至在逆风中加速前行。随着新冠疫情在巴基斯坦不断蔓延,大部分在建项目被迫停工停产,但处于施工高峰期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苏基·克纳里水电站SK项目仍在昼夜赶工。700多名中国建设者和2700多名巴基斯坦工人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加强现场施工组织,合理配置资源,为保证项目顺利完工作出了重要贡献。
SK项目是葛洲坝集团在巴基斯坦投资的水电项目之一。2020年11月20日,项目部捐助的御寒衣物和学习用品,又一次送到了当地10所学校的100余名中小学生手中。这已是葛洲坝在当地开展的第15次公益活动。
其实早在疫情暴发之前,项目部就多次组织青年员工深入当地的贫困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项目部还组织活动向巴方贫困职工赠送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生活物资,开展“关爱贫困员工家庭,传递中巴深厚友谊”签名活动,在帮扶巴方贫困职工的同时,激励了员工踏实努力工作,在改善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为其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巴勒水电站是马来西亚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和水电工业化发展项目。葛洲坝集团作为该项目承建方,除了高标准建设工程外,还致力于当地社会公益。去年圣诞节前夕,葛洲坝集团驻巴勒水电站项目组工作人员来到当地的安达瓦村,为村民们送去米面粮油等物资和节日祝福。截至目前,葛洲坝已累计参与马来西亚各州、省区、大学、社保机构等招聘活动30次,为当地居民提供学徒、实习、就业等岗位500多个,同时还为当地的盲人及自闭症群体、医院等机构捐献善款。
作为坦桑尼亚中资企业承包商会副会长单位,去年底,葛洲坝集团坦桑尼亚代表处牵头组织12家中资企业,为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一所孤儿院的孩子们捐赠了书包、文具、打印纸、袜子等物资,帮助老师和孩子们圆梦。
通过系列社会责任活动的实践积累,如今,葛洲坝已逐步形成了涵盖就业培训、青年教育、公共卫生、供水供电、道路维护、救灾救援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完整的社会责任工作体系,为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建设提供了参考范例,在“一带一路”上留下美好的奋斗身影。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李璟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