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券商资管业务复苏集中头部企业 主动管理规模占比首超50%转型显效

券商资管业务复苏集中头部企业 主动管理规模占比首超50%转型显效

2021-04-26 08:04:5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曹雪娇

随着头部券商年报全部披露完毕,券商行业各类业务经营表现浮出水面。根据各家券商所披露的数据来看,证券行业资管转型阵痛期基本平稳度过,行业整体资管收入稳中有升。

日前,据中证协数据,2020年,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达299.60亿元,同比增长8.88%。据了解,这是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同时也是收入规模最高的一年。在此之前,受券商新规“去通道”、“降杠杆”的影响,券商资管业务规模持续萎靡,2018年和2019年的收入同比分别变动-11.35%和0.06%。

不过,证券行业资管业务也高度集中在头部券商之中。2020年,仅中信证券与广发证券两家券商,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之和超过146亿元,在目前已披露年报的33家券商资管手续费净收入中占比超过40%。

与此同时,券商主动管理资产转型已初步见效。2020年下半年,证券行业主动管理规模份额占比首次超过50%。截至目前,中信证券、光大证券的主动管理规模份额均超过70%,份额占比行业领先。

兴业证券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降52.52%

证券行业资管业务持续两年低迷后回暖并向头部券商集中。

2018年,受资管新规抑制通道业务影响,定向资产管理规模开始出现萎缩,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因此出现首次下降。2018年,券商资产管理净收入为275亿元,同比下降11.35%。2019年经过一年调整后,券商资产管理净收达到275.16亿元,同比增加0.06%,收入有所回升。

今年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20年经营数据,报告期内,券商共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99.60亿元,同比增长8.8%,达近三年最高。经过两年时间的磨合,证券行业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转型初见成效。

从上市券商表现看,据东方财富统计数据,截至4月23日,A股33家券商披露资产管理相关数据,去年资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达到359.40亿元,同比增长25.93%。

从各家公司表现看,头部券商对资管新规的适应性更强,是去年行业资管业务收入的主要贡献者。2020年,仅中信证券与广发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便分别达到80.06亿元和65.98亿元,分别为行业第一和第二,且与后续券商相关收入规模差距较大。两者合计在行业资管业务手续费总营收中的占比为40.63%。

海通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33.72亿元、29.80亿元和24.65亿元,是剩余上市券商中规模超过20亿的三家券商。经长江商报记者粗略统计,前五家券商资管业务手续费合计净收入约为234.21亿元,在行业整体中占比为65.18%。

不仅占据收入大头,上述几家券商的资管业务收入增速也更高。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证券去年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的变动幅度分别为40.29%、68.72%、40.79%、7.49%和36.95%。除华泰证券外,其余四家券商的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幅均高于行业整体。

与此同时,另有中金公司、浙商证券、华安证券、红塔证券、华西证券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长超过行业。2020年,五家券商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11.36亿元、3.39亿元、3.11亿元、1.36亿元和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63%、27.29%、174.91%、51.22%和32.83%。

除此之外,第一创业、中国银河、中泰证券、东兴证券、东北证券、兴业证券、长城证券、国元证券、山西证券、华林证券、中原证券、锦龙股份和西部证券13家券商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出现下降,且7家券商排在资管手续费净收入后十名。2020年,兴业证券去年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1.4亿元,同比下降52.52%,目前降幅最高。

主动管理规模份额占比接近60%

在资管新规的引导下,券商资产主动管理转型初见成效。2020年下半年以来,券商主动管理规模首次出现逆袭,且份额占比连续提升。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前20家券商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达到6.33万亿元,环比二季度减少2679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为3.37万亿元,环比二季度增长1985亿元。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达53.19%,券商行业主动管理规模份额占比首次过半。

2020年四季度,各家券商继续提升主动管理资产规模。期内,前20家券商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总额达到5.82万亿元,与三季度相比约下降510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约为3.42万亿元,环比三季度增加530亿元。主动管理规模份额占比再提升约5.6个百分点至58.76%。

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信证券、华泰资管、招商资管、国泰君安、中金公司、中银证券6家券商资产管理规模均超过5000亿元;广发证券、东证资管、海通资管、光证资管4家券商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在此之中,中信证券及光大证券的主动管理规模份额较高,占比均超过70%。

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去年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到1.37万亿元,同比下降2.03%,主动管理资管规模为1.05万亿元,同比增长50.75%,份额占比为77.03%。据了解,中信证券是目前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主动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的企业。2020年,光大资管的主动管理资管规模达到1742.35亿元,主动管理规模的份额占比为74.58%。

同期,在已经披露数据的券商中,国泰君安、中信建投、海通资管、浙商资管的主动管理资管规模分别为3619亿元、3366.61亿元、1707亿元和839亿元,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分别为68.83%、68.67%、69.84%和63.80%。

除主动管理转型外,粤开证券分析师李兴认为,券商资管去年收入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募基金爆发。一方面,部分券商系公募基金公司随权益市场热度提升和居民财富搬家,业务规模大幅增长,为股东贡献了相对可观的收入。据研报数据,2020年,多家券商系公募基金对持股证券公司利润贡献超过10%。

另一方面,李兴认为,公募基金牌照在丰富券商资管业务的同时,还可以与券商本身的营销渠道和研投能力相结合,通过业务协同加速券商财富管理转型。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