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 张璐
三个月前,华嵘控股(600421.SZ)转型医疗的生意刚刚终止,又把目标放在跨界收购上。
日前,华嵘控股发布公告称,正筹划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芯超生物”)100%股权。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公司股票于12月15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但在宣布停牌前,华嵘控股股价已接连涨停。12月13日和12月14日均涨停收盘。此外,据东方财富统计,12月10日-14日,华嵘控股的股价区间涨幅为23.85%。
拟收购芯超生物100%股权
Wind数据显示,华嵘控股成立于2003年12月18日,注册资本为2373.8万元,郜恒骏系芯超生物的法定代表人。
华嵘控股的公告显示,芯超生物是业内知名的分子检测与分子诊断服务提供商,涉及新冠检测等热点概念。这次对芯超生物的收购,也是华嵘控股继三个月前转型医疗失败后的又一次跨界之举。
需要注意的是,华嵘控股在披露的公告中称,除拟筹划购买芯超生物100%的股权事项外,公司没有其他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
事实上,芯超生物在资本市场并不是生面孔。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底,纳尔股份(002825.SZ)就曾发起对芯超生物的收购,股权估值12.5亿元。但10天后,纳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因收购涉及的交易方数量较多、性质各异、需求差异较大,交易各方未能就本次交易方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公司决定终止收购芯超生物。
在业内人士看来,跨界并购的难度不小。尤其是并购不熟悉领域的资产,对于价值判断不一定特别准。同时在整合上要依赖于原有的管理团队,整合的难度要更大。
华嵘控股也在公告中坦言,鉴于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公司尚未与交易对方签订正式的交易协议,具体交易方案尚存在不确定性。本次交易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并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能否通过审批尚存在不确定性。
频繁跨界收购谋转型
记者通过梳理华嵘控股公告发现,在筹划此次重组前,华嵘控股刚刚终止了一起重组。今年7月5日,彼时华嵘控股披露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并停牌的公告。
据此前华嵘控股披露的重组方案显示,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盛青松、谭庆忠、申瑞投资、鼎晖创泰、鼎晖云正、无锡瑞熠、无锡瑞煜合计7名股东所持有的无锡市申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瑞生物”)80%股权,募集预计总金额不超过2.7亿元。
据了解,申瑞生物的主要业务分为自有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研发销售、第三方医学检验和诊断试剂代理销售等三大类。“此次交易系上市公司主动进行业务调整,通过外延式并购进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体外诊断试剂行业,有利于上市公司完成业务转型。”华嵘控股对该交易曾如是表示。
但是,该重组事宜筹备还不到两个月,华嵘控股就宣告与申瑞生物“联姻”失败。对于终止交易的原因,华嵘控股表示,公司与交易对方就本次重组的估值分歧较大,核心条款无法达成一致;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尽职调查程序推进缓慢,相关核查工作受到重大影响,后续不确定性增加。
而华嵘控股筹划本次收购,是主动求变谋发展之举。自从2004年上市以来,华嵘控股经历多次更名,从春天股份到国药科技,从仰帆控股到如今的华嵘控股,期间还多次被ST。
同时,记者注意到,自2018年以来,华嵘控股频繁转型,但业绩上却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16-2020年,华嵘控股的扣非后净利润接连亏损,今年前三季度华嵘控股实现归母净利润-512.7万,上年同期为-179.2万元,亏损幅度扩大。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