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今日开幕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今日开幕

2022-03-04 07:46:1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开幕会上,与会全国政协委员将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议程,听取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对开幕会汪洋作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进行现场直播;新华网将对开幕会作现场图文直播。

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举行预备会议,选举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表决大会议程草案。预备会议后,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12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新闻发布会将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届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现场直播,中国网进行现场图文直播。(新华社)

团结一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

春阳抚照,万物滋荣。今天,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来自34个界别的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肩负重托、满怀豪情,齐聚首都共商国是。我们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办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战胜了一系列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各项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认真开展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围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深入协商议政和民主监督,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创新履职形式,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回顾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实践充分证明,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人民政协要增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有效凝聚共识,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深入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切实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人民政协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期待各位政协委员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人民日报)

同心同力共筑梦想

——人民政协事业一年亮点聚焦

回顾

浩荡春风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

回眸过去的一年,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心系国计民生履职尽责,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凝共识,集众智,聚群力。人民政协乘势而上、砥砺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奋进力量。

共同思想基础更坚实

“初心如磐跟共产党走,共赴民族复兴新征程”“汲取中共百年奋斗史磅礴力量,续写新时代多党合作辉煌新篇章”……

2021年11月23日下午,全国政协机关常委会议厅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围绕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12位常委分别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有关界别,交流对“两个确立”重大意义的深刻领悟、对中共百年奋斗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的真切认同。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人民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理论武装,开展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广泛凝聚智慧力量。

筑牢思想根基,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一年来,全国政协以加强理论学习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政协学习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11个学习座谈小组分别召开学习座谈会,深化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开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争取更大光荣”主题活动,召开专题党课和组织生活会;

举办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

在学习交流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欲知大道,史可为鉴。

2021年9月10日,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首场宣讲报告会在红色土地贵州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吴德刚以“铭记百年光辉历史、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为题作报告,引发热烈反响。

一年来,全国政协坚持以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巩固共同思想基础,深入学习中共党史,结合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注重体现政协特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一个个“红色地标”深植委员心中,成为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走深的“实景课堂”。

共享百年荣光,共襄复兴伟业。

2021年,全国政协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团结和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追寻先驱足迹,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嘉宾参访团一路向南,跨越2000余公里。

目睹孙中山先生故乡从昔日小渔村变成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张宗真感慨不已。山河巨变,宏愿正酬,“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更当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接续完成革命先驱未竟的事业。”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人民政协正汇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协商民主制度更完善

2021年5月24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总溪河畔,樱桃树漫山遍野。

采摘园内,毕节市政协委员徐富军正在连线全国政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北京主会场:“今年因为遭遇连天雨,纳雍的樱桃采果率只有60%。我想打造玛瑙红樱桃升级版园区,通过发展设施化农业,减少灾害损失、提高果品质量。”

100余位全国、省、市、县级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贵州、云南分会场参会,28位委员、专家和基层代表在会议现场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言,近140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脱贫攻坚一线的新情况,通过“云端”直通北京,各方在交流碰撞中凝聚共识,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一年来,人民政协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激发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效能。一项项火热的民主实践、一种种创新的民主形式,持续拓展协商民主的广度、深度。

2021年6月22日上午,重庆市政协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会议进入专题分组协商讨论议程。与以往不同的是,第一专题组委员们在重庆以远程视频形式,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联动协商。

全国和地方政协常委会会议围绕同一个议题同频共振、协商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创新之举。

“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和地方政协开展联动协商,使我们京外委员有了更多机会参与高层次协商。”列席重庆市政协常委会会议的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刘旗说出了委员们的心声。

双周协商座谈会、提案办理协商会、专家协商会、远程协商会、对口协商会……人民政协着力增加协商密度、丰富协商形式、创新协商载体,协商民主制度机制日益成熟、作用日益强大、渠道日益畅通。

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一年,人民政协牢牢把握民主监督的特点,从具体问题入手,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深度协商交流,提高政协民主监督实效。

组织委员深入两省六市19个县区开展调研,了解群众需求;专门设计针对家庭、城乡社区及社会公众的调查问卷;与相关部委召开对口协商会形成监督“闭环”……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开展“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项民主监督,以问题为导向、以推动解决问题为目标,让协商式监督发挥出“硬作用”。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人民政协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以更高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升专门协商机构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制度效能。

委员履职更有力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强化制造业人力资源保障”“打造粤港澳创新湾区”……

2021年6月21日至2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举行第十七次会议,以“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进行协商议政。

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等6个专题分组讨论,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等十几个单位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并与委员深度互动交流……紧扣“十四五”规划重要议题,人民政协议政建言、贡献智慧。

开局新气象,聚力谋发展。

一年来,全国政协2000多名委员通过各类协商议政活动建真言、献良策,依托持续深入的调查研究查实情、出实招,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充分展现新时代人民政协责任担当。

针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相关工作开展民主监督;不断提高委员参与“十四五”规划落实工作中的协商能力……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人民政协着力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召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举办“加快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双周协商座谈会,就“5G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重大战略性课题研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民政协在建言资政中尽智出力、担当作为。

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

这一年,政协委员把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紧密结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我委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政策,推动解决影响乡村医生服务积极性的问题。”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收到了国家卫健委对她提交的《关于为村医能力定级,稳定村医队伍的提案》的正式答复。

凌锋委员长期致力于推动“康复健康小屋”建设,以此提升乡村医生技能,改善医疗条件,让村民在村里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

“委员履职要‘既能上得了庙堂,也能下得了田庄’。”她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建设更多小屋接续助力乡村振兴。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

新征程上,人民政协必将更好围绕实现党和国家目标任务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同心同德、奋发有为,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新华社)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改后首次大会, 这些细节有深意

关注

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是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自去年3月11日修改后召开的首次大会。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规范全国人代会“怎么开”“怎么开好”的重要法律。修法后,将给今年召开的大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法律案审议环节优化了,效率提高质量不降

细心的人会发现,以往大会审议法律案,程序是“法律草案—草案修改稿—草案建议表决稿—表决稿”几个环节。

以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为例,其间经历“大会说明—代表小组会讨论—第一次常务主席会审议—第二次主席团会审议—代表小组会讨论—第二次常务主席会审议—第三次主席团会审议—代表小组会讨论—第三次常务主席会审议—第四次主席团会审议—闭幕会表决”,称为“三上三下”。

修改后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明确法律草案修改稿在各代表团审议后,经进一步修改就可以直接提出表决稿交付大会表决,减少了过去“草案建议表决稿”的审议环节。

这样的修改,既完全符合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也有利于提高审议效率。但会不会影响法律案审议的质量?

事实上,提请今年大会审议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在去年10月和12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已经审议过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在审议中充分发表意见,据此,法律草案作了完善,如草案二审稿细化补充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相关规定,增加规定地方人大可以决定适当提前或推迟召开会议等。

同时,依据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今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和常委会法工委就提前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广泛征求代表的意见,有些意见已经反映在提请大会审议的草案中。在大会期间,代表还会有充分审议、发表意见的时间。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种种制度设计,优化了大会期间审议法律案的环节,提高了效率,也能够保证代表们充分审议、提出意见,体现了人大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统一规定表决议案方式,大会程序进一步规范

在全国人代会上行使表决权,是全国人大代表的一项法定权力。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改时,吸收历年大会议案表决办法的有关内容,在议事规则第60条中,对表决方式作出明确的统一规定——

“会议表决议案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如表决器系统在使用中发生故障,采用举手方式。”

“宪法的修改,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预备会议、主席团会议表决的方式,适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

对表决议案方式的统一规范,保障了表决方式的一致性。这样,今后每年每次大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就不用再单独审议表决本次大会表决议案的办法。

启用工作信息化平台,代表履职更加便利

新修改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会议文件资料电子化,采用网络视频等方式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和服务。

为贯彻落实议事规则要求,今年2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正式启用。

据了解,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大会期间,代表建议将首次正式通过平台提交和分办。

事实上,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部分代表就试用了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

经过去年大会期间试用及闭会后的改进,目前,法律草案征求代表意见、代表议案全流程信息化、代表建议全流程信息化等功能发挥作用良好,代表获取学习和履职信息更快捷,议案建议办理更高效,沟通联系也更方便。

相信今年有了信息化平台助力,代表履职将更加便捷,大会将开得更加精简、高效。

大会召开更加开放透明,展现中国自信

新修改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增加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设发言人,代表团可以根据需要设发言人。”

“秘书处可以组织代表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代表团可以组织本代表团代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大会全体会议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公开报道。”

这些规定,是近年来大会一系列成熟实践的总结和规范,以法定程序,保证大会召开公开、透明。

据了解,今年,大会发言人将举行新闻发布会,还将安排代表通道、部长通道。新闻中心将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技术为中外记者提供服务,积极协助中外记者联系采访。

大会公开、透明,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展现出中国的开放与自信。(新华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