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恒信东方并购转型失败两年亏逾10亿 剥离非主业不力年年计提存货跌价

恒信东方并购转型失败两年亏逾10亿 剥离非主业不力年年计提存货跌价

2022-04-26 12:56:2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 明鸿泽

借助并购大举推进产业转型后,恒信东方(300081.SZ)收获一地鸡毛。

4月24日晚间,恒信东方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没有惊喜。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45.09%。与之对应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5.13亿元,较上年增亏0.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5.42亿元,上年为-4.80亿元,同比增亏12.82%。

恒信东方于2010年5月20日登陆创业板,上市后,经营业绩表现整体不佳。上市之前的2009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0.24亿元、0.42亿元。上市后,2010年到2015年,营业收入从10.29亿元下滑至4.75亿元,净利润从0.23亿元下滑至0.11亿元,其中,2013年还出现0.54亿元的亏损。扣非净利润则在2012年至2014年出现连续三年亏损。

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继续下滑至4.10亿元,净利润有所增长,扣非净利润依旧亏损,亏损金额为0.24亿元。

从2016年开始,恒信东方大规模推进产业转型,相继收购北京东方梦幻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美国VR内容创造商The Virtual Reality Company19.2%股权,成为VRC第一大股东。2017年、2018年,恒信东方取得新西兰紫水鸟影像有限合伙企业共31.42%合伙份额、紫水鸟影像普通合伙有限公司33.33%的股份。紫水鸟普通合伙有限公司与紫水鸟有限合伙企业合称“紫水鸟影像”。

通过系列投资并购,恒信东方主营业务由移动信息产品销售与服务逐渐转变为视觉工业中的数字影像内容运营及开发。

借助并购,2016年至2018年,恒信东方经营业绩数据表面上好看了很多。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66.47%,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1.46亿元 ,同比增长幅度为110.65%、168.34%。

然而,这样的好现象只是昙花一现。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下滑至5.59亿元,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56亿元、0.0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71.60%、93.96%。

恒信东方解释称,公司对原移动信息产品销售及服务业务彻底清理,以及儿童产业链IP授权及玩具销售业务收入下滑导致整体营业收入规模及营业利润下降。受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影响,玩具出口业务收入出现下滑。此外,公司在新产品和CG/VR内容开发上持续投入,导致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

转型后业绩下滑只是经营恶化的开始。2020年,恒信东方营业收入下滑至3.36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40.02%,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5.13亿元、4.80亿元,双双出现转型后的首次亏损。

加上2021年,恒信东方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合计亏损10.26亿元。

恒信东方解释称,2021年,珠海横琴中医药科技创意博物馆项目已临近收尾,但受疫情影响工期延长,项目人力成本、材料费用增加,导致项目亏损。儿童合家欢教育产品受市场不景气和教育部政策原因影响出现亏损。回款质量下降,部分客户经营不善导致回款逾期过长,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58亿元。部分子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合计约为亿元,包括为聚集主业剥离非主营业务不力等产生的债权不良等。此外,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达1.48亿元。

实际上,因为经营不达预期,近三年,恒信东方年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