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以体育人 向新而行”, 7月6日,姚基金2022年度公益计划启动仪式举行。历经十余年,姚基金持续开展“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姚基金慈善赛”“乡村体育师资培养星空计划”等公益项目,推动青少年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让乡村地区青少年乐享运动、健康成长。
2021年,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扩展到了全国22个省(区、市)120个县(市、区)的1500余所乡村学校,累计受益学校是上一年规模的三倍之多。
“姚基金的项目和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教会、勤练、常赛’的核心要求一脉相承,让我们坚定了把‘以体育人’事业做下去、做得更好的决心。”姚基金创始人,现任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表示。
推动青少年体育教育事业发展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2008年,现任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就发起了姚基金公益组织。自2012年起,姚基金秉承“以体育人”的公益理念,将支持乡村地区体育教育作为根本任务,通过与各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师范体育院校一起合作开展“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公益项目,捐赠体育器材设施,派出支教志愿者,改善学校体育教学,营造体育氛围,提供比赛机会。
2021年,“篮球季”项目扩展到全国22个省级项目区120个县市区的1500余所乡村学校,累计受益学校是上一年规模的三倍之多。
2021年,姚基金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更好地推进体育教育公益事业在偏远乡村地区落地。姚基金·NBA关怀行动乡村体育师资篮球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项目希望篮途计划由姚基金与NBA联合北京体育大学合作发起,旨在提升乡村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和专项教学水平,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体育教育。
此外,姚基金还积极开展跨项目联动,打造“希望工程强体计划 辉煌足迹公益行动”主题品牌活动,联动腾讯公益、阿里巴巴公益、字节跳动公益、万豪国际集团进行公众动员,凝聚更多力量助力乡村地区体育教育,让乡村孩子的体育梦触手可及。
姚基金在做大、做稳现有希望小学篮球季的基本盘外,还将尝试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场景延伸、受益对象延伸等创新探索。
姚基金秘书长叶大伟在介绍2022年度工作计划时表示,姚基金将积极探索乡村社区体育服务新模式,试点推进“美丽乡村少儿围栏足球季”“上马·姚基金体育帮扶计划”大凉山“幼儿篮球公益计划”“助力北京市残疾青少年开展体育公益项目” 等不同项目,并携手战略合作伙伴美团单车、爱心合作伙伴陶氏公司共同推进“共享单车变球场——YAO篮计划”公益计划。
2022年,姚基金将携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所发起的“线上支教平台”,通过信息化赋能乡村体育教育。姚基金与腾讯SSV将通过线上合作研发体育教育课程,线下支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落地试点的“双模式”为乡村体育教育作出贡献,同时在项目试点校开展体质监测支持,更好地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除了姚明外,近年来,高敏、惠若琪等越来越多的退役与现役运动员也都渐渐加入中国体育公益事业。体育明星或利用自身影响力开展公益倡导,或发起设立公益项目,通过不同形式传递体育精神,影响更多人参与公益,并将公益作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首要选择。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公益
“我们都想让体育在社会进步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姚明说,姚基金为乡村青少年提供的体育服务,也不只有篮球,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目标的引领下,一定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支持青少年体育和健康成长事业中来。”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体育强国号召,中国人寿自2019年起,与姚基金共同创新开展“百校体育帮扶计划”公益项目。三年来创新性通过捐赠运动设备、选派志愿者支教、开展专业篮球集训和联赛,打造“整县推进”体育教育帮扶项目,助力乡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计划开展三年多来,已陆续覆盖内蒙古、湖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的687所乡村学校,受益学生达48.8万人次。
2022年,东鹏饮料和姚基金将共同发起“青出于篮”计划,通过硬件和支教捐赠等形式,支持贵州、重庆、江西、湖南等八省12县, 110所乡村小学的体育教育,守护孩子们的快乐童年。同时助力大学生志愿者深入乡村小学进行体育支教,以及支持篮球集训、联赛组织等,缓解乡村地区体育设备落后、师资不足、体育活动缺乏的现状。
在城乡体育教育水平不均、体育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背景下,牵手姚基金,也是东鹏探索以“体育+公益”的形式,助力乡村地区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促进乡村学校体育教育,通过体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未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和姚基金将联手打造“少儿围栏—美丽乡村足球季”新项目品牌,帮助更多乡村孩子圆梦绿茵场。
姚明认为,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仅靠基金会的力量并不够,他期待未来与教育、体育方面的相关机构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推动姚基金在活动规模、公益产品质量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今年1月11日,小米公益基金会宣布向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将在未来5年,向在体育运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少年运动员发放奖助学金,改善其生活条件,助力体育后备人才专注于体育训练、提升专业水平。这是小米首次探索体育公益。
国家也出台了政策表示要大力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共享,鼓励公益类体育俱乐部开展课后服务。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下称《通知》),引导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等专业力量进入校园开展课后体育服务,促进“双减”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多方聚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知明确表示,要积极引进公益类体育俱乐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进公益类体育俱乐部,依托优质体育资源,为区域内学校有相关体育特长的中小学生开展体育训练提供支持和指导。要健全第三方进校园监管机制,坚持公益性原则,由教育部门会同体育、发展改革等部门在有资质、信誉好、质量高的机构中遴选确定允许引进的机构,形成机构名单和服务项目及引进费用标准,加强日常监管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