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见习记者 徐阳
深耕新材料领域,双星新材(002585.SZ)盈利连创新高。
8月9日晚,双星新材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3亿元,同比增长31.88%;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18.21%;扣非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14.46%。其中,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8.12%、20.50%,领跑行业水平。
对于业绩增长,双星新材表示,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能力,紧抓机遇,加快新产线建设和投产工作、及时挖掘市场机会,在客户开拓、技术突破、高端产能储备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资料显示,双星新材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分子新材料行业产品技术研发、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细分市场,公司已形成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节能窗膜材料、信息材料、热收缩材料等五大板块为框架的产业布局。
今年上半年,双星新材光学材料膜、新能源材料膜、可变信息材料膜、热缩材料膜、聚酯功能膜五大产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69亿元、7.45亿元、2.25亿元、1.73亿元、8.15亿元,同比变动22.61%、32.37%、30.82%、14.54%、-6.68%,毛利率分别为30.05%、30.95%、48.80%、33.77%、18.30%。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双星新材主要发力高端线。在下游行业景气度提升的背景下,加速转型创新,是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
据悉,作为新型的动力电池集流体材料,PET铜箔基于原料成本优势、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更高等特性,未来有望替代传统铜箔,市场预计2025年PET铜箔的市场容量为100-150亿元。
在2020年,双星新材就着手立项PET铜箔项目,2021年开始开发。在4.5微米基材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原料、母带(磁控溅射)、水镀等主要工艺,目前进展顺利。现在公司具备PET基膜的自供能力,并且已拥有溅射设备,在材料端具备技术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
另外,双星新材拥有从原料开发、挤出拉伸、精密涂布、磁控溅射、微成型、电子光雕模具等全套工艺技术,具备聚脂薄膜全产业链技术产品开发优势,有助于提升实现4.5umPET膜的规模化生产的速度,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在研发方面,2022年上半年,双星新材实现研发投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3.34%。而且,公司率先完成了万吨纳米级母粒建设,解决了母粒原先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PET复合铜箔、新一代强化PET等多种新型新材料均已送样评价中。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