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9月10日,2022年“99公益日”落下帷幕,在这场连续十天的全民公益嘉年华里,以小红花捐赠为代表的公众参与创下新高。超过1.82亿朵的捐赠总量,相当于全国平均不到8个人就捐赠了一朵小红花。
“小红花”于2018年“99公益日”正式上线,已由最初的公益视觉符号扩展为一份强社交性的公益行业产品,用户可通过捐步、捐款、答题等方式参与集花,然后借助小红花支持心目中的公益项目、增加项目配捐等。
据统计,今年“99公益日”期间,共有超过5816万人次爱心网友捐出26亿元,加上三个区域场募集到的7亿元,公众筹集善款总额超过33亿元,将投入乡村振兴、教育助学、医疗救助、灾害救援等领域。
如今,数字技术正嵌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着公益慈善行业。“捐的钱去哪儿了”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透明化问题,已然成为公益慈善组织、互联网企业、相关产品服务供应商的共识,人们正不断探索以数字化实现透明化的可行路径。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表示,借助数字技术,公益越透明,公众越靠近,捐赠越增长,这才是公益事业发展的良好土壤和稳固根基。
小红花捐赠超1.82亿朵创新高
小红花捐赠超过1.82亿朵,网友的公益能量得以记录;“一花一梦想”新玩法吸引近6000万人次参与,捐赠小红花超过1亿朵;公众募款总额超过33亿元,近六成关注乡村振兴项目……9月10日,腾讯公布今年“99公益日”活动成绩单。
2015年3月,腾讯管理层提出了一个“公益日”的想法,并出于“长长久久”的寓意,将往后一年一度的公益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9日。
今年“99公益日”在小红花上玩法更丰富多元,用户用小红花即可参与公益、支持自己心中的公益梦想,比如,用户使用电子发票、减少塑料标签、回收闲置旧物、入住低碳房型就能获得小红花,而开新能源车、佩戴智能手表也能成为公益行为。从成果来看,小红花开放后覆盖的社会场景越来越多,进一步降低互联网公益的参与门槛,使“人人公益”迈进新阶段。小红花捐赠量亦为历年“99公益日”最高:超过1.82亿朵的捐赠总量,相当于全国平均不到8个人就捐赠了一朵小红花。
今年的互联网公益公众捐款中,关注乡村振兴的占据大多数。据统计,今年“99公益日”期间,公众筹集善款总额超过33亿元,将投入乡村振兴、医疗救助、灾害救援等领域。其中,乡村振兴项目的公众捐赠占比最高,达到58.6%,这充分体现了广大社会公众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支持,活动还邀请用户累计捐步6.7亿步助力乡村学校足球场建设。
腾讯公益也长期关注乡村振兴方面项目。今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期间,腾讯公益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乡村振兴专场。继此前重庆、湖北、陕西等地后,腾讯公益还支持江苏、河南两地举办乡村振兴区域公益专场活动。在上述三场活动中腾讯公益共投入1.5亿配捐,并提供相关数字工具箱,助力公益事业发展。
数字化助力公益慈善
如今,数字技术正嵌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着公益慈善行业。“捐的钱去哪儿了”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透明化问题,已然成为公益慈善组织、互联网企业、相关产品服务供应商的共识,人们正不断探索以数字化实现透明化的可行路径。
今年腾讯公益推出的全新公益模式“一花一梦想”,就是公益数字化在引导社会议题方面的代表性举措。
在推出“一花一梦想”前的两个月时间里,腾讯公益共向公众征集了8000余个公益梦想,最终,16个公益梦想经过评选脱颖而出,在“99公益日”期间上线,包括关爱陪伴1万名乡村孤寡老人、支持1000名乡村儿童去城里参观博物馆等。
公益用户捐出自己通过捐款、捐步、答题等公益行为和给留守儿童写信、原地20次纵跃健身等方式获得的小红花,就能支持公益梦想。还可以发起“一起捐花”,自定义团队名称、口号、背景图等,号召身边的亲友一起为公益梦想加油。当公益梦想获得的小红花达到最低执行额度后,腾讯公益基金会便会遴选符合条件的公益合作伙伴落实公益梦想。而后,全程监督项目执行,并通过“小红花来信”定期向公众发起披露,引导全民监督。
最终,在今年“99公益日”期间,16个公益梦想吸引了5954万人次参与,获赠小红花1.07亿朵,公益梦想全部达到可执行标准。
据2022年9月13日发布的《中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超过百亿人次关注、点击和参与各类网络公益慈善活动,仅“99公益日”的捐赠人次,就从2015年的220万人次上升到了2022年的近6000万人次;参与公益慈善的方式,也从传统的捐款拓展丰富为捐微笑、捐积分、捐阅读、捐步数、捐小红花等,门槛不断降低,人人皆可慈善;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则不断推动公益慈善项目更透明、更诚信地对接捐助方和受助方……
公益数字化要解决的行业痛点是“信任”,而透明是赢得信任的重要途径。更加透明的互联网公益体系建设也一直在路上。
“99公益日”后,腾讯公益平台将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核查,并根据项目的领域、类别和体量等指标,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抽样评估;每个获得配捐或激励的公益机构也将向平台提交资金使用情况说明。
此外,公益机构和项目还要接受“公益人股东大会”的“质询”和“公益真探”的长期观察和监督,说清楚每笔钱花到哪里,相关项目执行情况如何,以推进互联网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在公益慈善行业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方面将大有作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彭建梅认为,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信息和想法的交流效率,促进信息的对称性和能见度,从而建立公益慈善的社会信任。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