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善行100”十年坚守帮助64万余名小学生

“善行100”十年坚守帮助64万余名小学生

2022-09-30 07:46:1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善行100”是一个将爱延续了十年的故事。9月27日,“向善而行 共建美好”善行100公益活动十周年工作总结会在北京举行。

“善行100”缘起于新长城大学生项目,中国乡村发展基金(原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10年开始探索通过高校公益社团的宣传和组织,号召大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报名成为爱心包裹劝募志愿者,利用周末或其他空闲时间在公益体验站开展爱心包裹宣传劝募活动,倡导公众进行爱心捐赠,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捐赠人进行互动。劝募到的款项会以包裹的形式寄出,用于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综合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

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善行100”在内容和机制上不断完善丰富。2012年,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将“爱心包裹劝募志愿者项目”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出“善行100·爱心包裹温暖行动”,简称“善行100”;2017年,“善行100”再次升级,在活动形式、高校支持、传播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升级。

自2020年开始,“善行100”改为线上活动模式,该模式打破了时间以及空间限制,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可以通过小程序发起邀请捐,生成可以在社交平台进行捐赠互动的个人专属页面,邀请他人助力,共同捐赠一个价值200元的温暖包裹。发起人在完成捐赠目标后可实时获得受益人的结对信息,捐赠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在“善行100”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以及社会各方在公益领域担当敢为。

十年间,“善行100”活动通过鼓励大学生投身公益,塑造和提升青年综合能力,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模式,为大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搭建有效平台,活动带动71.67万名大学生热心参与,他们在127个城市留下善行足迹,累计帮助64万余名欠发达地区小学生,向近1亿社会公众传递公益理念。“善行100”活动十年的坚守,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在受益的同时,获得精神激励、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善的种子。

与此同时,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不断提升劝募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让“善行100”公益品牌深入人心,让欠发达地区孩子得到更多帮助;300多所高校积极参与,各高校指导老师和负责人身体力行;大学生志愿者倾情奉献,线上线下进行劝募;社会各界通过资源支持等给予助力。

“我们的公益项目设计都会瞄准新的社会需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红涛在介绍“善行100”成立的初衷时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除给予贫困学生经济资助外,还希望传递全民公益理念,倡导大学生志愿者关注社会,通过公益实践增强个人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十年间,“善行100”不仅实现了为大学生提供公益实践平台,给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送去关心和温暖的项目初衷,更推动了全民公益理念的传播,为国家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注入青年力量。

据了解,未来十年,“善行100”将以“构建青年公益网络”为核心,一方面搭建志愿网络平台,提供服务、管理和建立公益档案,为志愿者开展活动和系统维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从筹款效能、高校支持、活动规模、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使“善行100”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志愿者。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