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湿地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宝贵的家底,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1月6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在湖北武汉闭幕,会议正式通过《武汉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武汉宣言》是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宣言指出,自《湿地公约》缔结51年来,尽管已指定2466个国际重要湿地,认定了43个湿地城市,发起了19项区域倡议,各方为实现湿地持续保护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全球自然湿地面积仍减少了35%。
为此,《武汉宣言》提出12项行动,呼吁各方以实际行动,促进各类湿地的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的可持续利用。
《武汉宣言》是一份凝聚各方共识、展示全球意愿的重要文件,同时它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责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介绍,下一步将根据《湿地公约》和《武汉宣言》,以新部署新举措,科学有序推进湿地类型的国家公园建设、绘就湿地保护发展新蓝图、实施湿地保护重大工程、构建湿地保护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红树林中心,全面开展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为各缔约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在推动全球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凝聚全球湿地保护共识
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到如今已经履约30年。目前,我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拥有湖北武汉、安徽合肥等13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居世界首位。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湿地保护法》,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党的二十大也明确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在我国,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无论是专门的立法、还是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都形成了中国的特色成果。此次出炉的《武汉宣言》首先“鼓励缔约方将湿地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计划以及其他国家计划”,并“探索和建立创新、多样的投融资机制,促进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
“没有那么多国家可以做到这样。大家知道湿地很重要,但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把湿地保护纳入到国家规划中”,《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表示,172个缔约方经过几轮磋商后,才就此项最终达成了共识。
目前,中国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且不断有新的国际重要湿地提交待批准。其中,有超过55%的中国湿地以不同形式受到很好的法律保护。为实现湿地保护目标,中国构建了湿地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保护体系。
中国在过去30年湿地保护取得的成就以及湿地保护管理模式值得其他缔约方借鉴学习。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空间布局方案以及立法框架,促进全球合作形成合力,将有助于实现湿地保护更加宏大的目标。
“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通过立法、政策制定来加强湿地保护,积极履行《湿地公约》”,《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表示,通过30年的努力,中国展现出在湿地保护方面的智慧以及领导力,期待未来与中国进一步开展紧密合作,加强全球湿地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湿地公约(RAMSAR)六家国际伙伴组织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一直参与并支持《湿地公约》的战略开发,也致力于支持各国提升湿地的有效管理,加强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协助各地国际重要湿地和国际湿地城市的申报工作。
此次大会,WWF也会承办20个边会中的5个重要边会,从长江流域综合管理到湿地网络绘制,从湿地自然教育到湿地旗舰物种保护,助力各方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故事。
呼吁各方全面参与湿地保护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与此同时,相关研究发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湿地,其消失速度是森林的3倍。
《武汉宣言》提到,自《湿地公约》缔结51年以来,尽管目前已指定2466个国际重要湿地,认定了43个湿地城市,发起了19项区域倡议,各级为实现湿地持续保护并不断提供惠益和服务作出了许多努力,但自然湿地仍然减少了35%,导致宝贵的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和服务受损,影响到所有个人和社区。
地球湿地正在快速消失,意味着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的生存基础也在消失。基于当前的湿地状况,《武汉宣言》呼吁各国和所有利益攸关方大力参与湿地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武汉宣言》提出12项行动,呼吁各方以实际行动,包括青年人、非政府组织、女性、土著人民、各个社区,真正的社会所有行业的全面参与促进各类湿地的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的可持续利用。
宣言呼吁,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和执法,并为评估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做出努力;开展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自然资产评估和核算;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地管理城市和郊区的湿地,酌情建立湿地公园或湿地教育中心;采取湿地保护和修复措施,以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鼓励对泥炭地、珊瑚礁和海草床、红树林、高原湿地、地下水系等脆弱生态系统适当采取优先保护和管理;加强湿地水污染防治;加强全球湿地保护工作者之间的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等。
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湿地保护任重道远。
未来,《武汉宣言》的辐射效应必将显现,中国将有更多湿地城市坚决扛起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历史重任,不断提升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候鸟迁飞路线保护等国际合作水平,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武汉宣言》将引领中国各地积极探索“两山”理念实践新路径,夯实生态本底,做好绿色文章,崇尚绿色低碳发展,勇当“碳路先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说,《武汉宣言》是一份凝聚各方共识、展示全球意愿的重要文件,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责任。
《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总结称,《武汉宣言》的通过,展现了各缔约方对湿地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创新举措,期待未来各方携手共进,形成更高水平的全球合作。
2022年11月6日,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在武汉开幕。视觉中国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