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绿色投资发展势头持续增强。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6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2日,今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7360亿元,同比增长约50%,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072.42亿元。绿色债券的发行,已成为企业绿色发展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推进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分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将绿色金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推广应用到支持转型经济活动的领域。
发行绿色金融债超2600亿
近日,平安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3年期2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这是该行发行的首只绿色金融债券。据悉,本次债券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绿色金融项目投放,项目类型涵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绿色产业项目。
作为重要的绿色融资工具,今年以来,各银行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市场投融资热度持续升温。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小银行纷纷加入发债大军,今年绿色金融债的发行规模与去年相比,呈现“井喷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17家银行发行25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为950.55亿元。其中13家城商行、农商行发行17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累计为284.55亿元。
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11月12日,已有34家银行发行50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2626.57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从发债机构类型看,国有大行仍是绿色金融债发行主力。除中国邮储银行外,五大国有银行已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900亿元,三家政策性银行累计发行724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发行的300亿元2022年首期绿色金融债券为今年单笔规模最大;国开行年内已累计发行510亿元,整体规模最大。
中小银行方面,今年已有江阴银行、汉口银行等24家城商行、农商行累计发行26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累计达602.57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
事实上,除绿色金融债券外,绿色公司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等绿色债券也呈快速上升趋势。
根据中证协此前发布的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色公司债券主承销券商共有50家,承销或管理产品118只,合计承销金额为1349.3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主承销商增加8家,产品数量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59.46%、37.29%。
自2016年证券公司作为承销商正式参与绿色债券发行以来,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外,券商承销的绿色公司债券金额年年递增,2021年增至1376.4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金额已接近去年全年,将再创新高。
整体来看,今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继续保持发展强劲增长态势,目前累计发行金额已超过7000亿元,发行规模远超去年全年。随着未来绿色债券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持续完善的金融政策架构将助力绿色债券在支持我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如今,“双碳”目标已正式提出两周年,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根据相关估算,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绿色低碳产业领域需4万亿元左右的投融资,这就需要依靠金融市场撬动社会资本。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促进经济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
除绿色债券外,绿色信贷也是金融机构支持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绿色贷款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三季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高于上年末8.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前三季度增加4.88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4%。
从银行三季度数据来看,多数银行在三季报中均披露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22年三季末,六大行绿色贷款余额共11.51万亿元,占我国绿色贷款的55%。从增速来看,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均有所上涨,其中,中国银行增幅最高达36%,增幅最小的储蓄银行也有25.11%。
金融机构服务绿色经济发展能力的显著提升,得益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而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也离不开系列政策红利的支持。
自2016年央行等七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市场发展都已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金融部门从多个角度建立完善了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各项体系,并围绕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信息披露的建立等取得了一定成绩。
今年7月,《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正式发布,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迈上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这是首个融合中国实践情况与国际标准的绿色原则框架,标志着国内初步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对促进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年9月,经向央行、证监会报备,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正式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结果,合计18家机构通过绿标委注册,对于推动绿色债券市场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层面,多地对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也制定了不少激励性的措施,鼓励各类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对绿色债券贴息、担保和补贴等。
专家指出,未来仍需要加快培育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丰富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更好服务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壮大。
视觉中国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