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为了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3月2日,工信部公布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单。此次有120家单位被确定为工信部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包括试验检测类 、信息服务类、创新成果产业化类。湖北此次有3家单位入选,其中试验检测类有2家,创新成果产业化类有1家。
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是工业强基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是为我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的平台,一般由我国某一领域的技术领先院所企业牵头打造。
去年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0个
工信部网站信息显示,此次有120家单位被确定为工信部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其中试验检测类75家 、信息服务类17家、创新成果产业化类28家。
湖北此次入选的3家单位都在武汉,其中试验检测类有2家: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创新成果产业化类有1家:武汉中科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先进院”)。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在试验检测类及信息服务类平台的基础上,首次新增创新成果产业化类平台,此类平台全国共28家单位上榜,武汉先进院是湖北省唯一一家入选单位。据了解,该院与多家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多项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成果转化金额超亿元。
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是我国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要求,保障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品牌提升而推进建设具备权威性、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的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湖北正全力打造世界光谷、硬核武汉、科创湖北,建设“政、产、学、研、用”热带雨林式的科技创新生态,为创新创业企业和人才提供一流要素保障和营商环境,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稳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武汉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财政科技支出占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创新能力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七,去年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0个,建设创新街区、园区、楼宇110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众创孵化载体16家。
武汉先进院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过亿
作为全球公认最高效的绝热、保温材料,气凝胶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石油化工、军事工业、热能工程、热工设备、交通运输等领域。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它可以成为动力电池热管理的“关键元素”,对电池组起到绝缘、阻燃、隔热等效果。
武汉先进院掌握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功能材料制备技术,在电池材料、微胶囊、气凝胶、纳米功能涂层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建设有5条中试产线,与多家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多项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成果转化金额超亿元。
去年,武汉先进院在气凝胶的制备技术上实现突破,打破国外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垄断,实现了低成本制备气凝胶。此外,武汉先进院已如期交付气凝胶材料、微胶囊材料等4个项目的量产工艺包。今年,武汉先进院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将开展新的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汇聚的创新资源和体制机制优势,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筹建新材料产业园,加快构建高质量新材料产业生态圈。”武汉先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将为武汉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贡献。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