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政企的“双向奔赴”,共赢发展的新纪元扬帆启航。日前,由襄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23襄阳(上海)新能源汽车及生物医药产业推介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推介会上,共有165家企业、196位企业家出席会议,24个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合同总金额达507.36亿元。
当下,襄阳正以强劲的发展动能、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投资兴业。
超10亿项目达17个
襄阳转型发展的新气象新变化,获得了上海企业家的认可。此次推介会吸引了央企、上海市属重点企业、长三角地区500强企业,还有知名投资机构、民企及商协会。
现场集中签约的24个项目,涉及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签约项目超10亿元的有17个,其中,超百亿元项目1个,50亿至100亿元项目2个,10亿至50亿元项目14个。
在合作的企业中,既有中国铁建等大型央企,又有世界500强思爱普、排名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全球制药企业50强上海医药,还有远景能源、上海奥达科、圆通速递等大型民营集团型企业,重大项目多、企业实力强,充分体现了襄阳市委、市政府通过招大引强,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的决心和魄力。
作为首批“襄阳经济发展顾问”,上海新沪商联合会会长、致达控股集团总裁严健军表示,要把襄阳值得信赖的营商环境、独特的区位优势、巨大的产业潜力分享给更多的在沪企业家。
近年来,襄阳面向上海、长三角企业持续开展招商推介活动,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家关注襄阳、投资襄阳,襄沪两地交流日益密切、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力争2025年建成万亿工业强市
当前,襄阳充分发挥区位、政策优势,按照“链式发展”思维,以打造高水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引领,以高质量建设汽车、医药等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10大农业产业链为方向,着力构建“144”现代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建成万亿工业强市。
目前,襄阳市聚集了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360多家,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集整车、底盘、三电、辅助系统和充电设施研发制造、运营试验、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
作为“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的重要一极,襄阳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整车产量突破70万辆。
此外,2022年,襄阳市全年签约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352个,引进外向型项目260个,两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16个,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15个,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投资的项目101个,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71个。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