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在鄂央企和省属企业重大项目集体开工,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近日,2023年一季度中央在鄂企业和省属企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武汉举行,开工项目共53个,总投资740亿元,项目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两大项目投资超百亿
此次集中开工的53个项目中,有25个项目是在鄂央企,总投资359亿元;28个省属企业项目,总投资381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至100亿元项目3个、10亿至50亿元项目10个,项目平均投资14亿元。两个百亿元以上的项目,分别是南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和湖北联投汉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从投资领域看,90%以上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东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能提升和智慧新工厂等重大产业类项目15个,占比29.59%;葛洲坝集团武汉都市区环线黄陂至新洲段等基础设施类项目22个,占比59.87%;湖北联投集团当阳市新建安置房项目等社会民生类项目9个,占比5.68%;中国十七冶黄石大道扩宽及生态改造工程等生态环保类项目7个,占比4.86%。
从地域分布来看,都市圈发展成为重中之重,所有项目中,涉及武汉都市圈的项目有37个,总投资303亿元;襄阳都市圈项目4个,总投资129亿元;宜荆荆都市圈项目11个,总投资256亿元。
南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两个投资规模超百亿的项目之一,由中南院承担勘测设计工作,电站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境内,电站装机容量1800兆瓦,总投资约118亿元,是湖北省第二大装机容量抽水蓄能电站。电站建成投运后将显著提高华中地区和湖北电网的削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能力,对保障区域内能源电力安全,优化系统电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全部建成后,年产值超过20亿元。目前,蓄能设施建设迎来新风口,湖北省有38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被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总投资约2700亿元。
荆门高新区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项目同样也是推动能源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项目,该项目拟通过工业互联网、智能控制、智能物联感知等技术将用户侧的可调负荷、分布式储能、分布式电源等电力资源聚合成一个协调可控的整体,通过市场化手段调整用户的负荷曲线,在电力供应紧张时少用电,在电力丰沛时多用电,从而缓减荆门高新区电网的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提升地方能源供应能力,保障用能安全,推动能源相关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21.4亿元,建成后为电网提供顶峰能力18万千瓦、调峰能力26万千瓦、调频能力13万千瓦,每年可为高新区提供超10亿千瓦时的绿色能源,每年可节约9万吨标准煤,减排24万吨二氧化碳、1760吨二氧化硫、600吨氮氧化物。项目投产后,预计在运营期内可纳税超5亿元,每年至少可增加就业岗位400个。
全省国资监管企业前两月营收1069亿
为发挥国资国企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牵引作用,今年湖北提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集中。
来自湖北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1—2月,全省国资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069.05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44.36亿元,同比增长30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8.85亿元,同比增长34.7%;研发经费投入9.1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省属企业1—2月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16.46亿元,同比增长40.55%;实现利润总额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34.4%;研发经费投入2.36亿元,同比增长45.5%。
目前,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在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国有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
湖北省政府国资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制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围绕“三高地、两基地”、五大优势产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三大都市圈”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推动全省国有企业持续谋划实施一批强保障、增功能、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