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浙商银行营收净利双增不良率5年首降 布局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加速转型

浙商银行营收净利双增不良率5年首降 布局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加速转型

2023-04-03 08:17:1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蔡静 综合报道

浙商银行(601916.SH、02016.HK)年度成绩单出炉,“转折”是其中的关键词。

3月27日晚间,浙商银行披露2022年年报,当期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10.85亿元,同比增长12.14%,居全国性股份行第一;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36.18亿元,同比增长7.67%。

同时,浙商银行加强“控风险”,截至2022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47%,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不良率首降;拨备覆盖率增至182.19%。

“对于浙商银行来说,2022年是重要的转折之年。”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表示,2022年,浙商银行重塑战略体系,实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能性。

营收增12.14%居股份行第一

“回首2022年,感受最强的就是转折,转折的内涵是提质。”今年1月份刚刚上任的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表示。

3月27日,浙商银行公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显示,2022年,浙商银行各项指标稳步向好,“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业绩方面,该行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10.85亿元,同比增长12.14%,居全国性股份行第一;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36.18亿元,同比增长7.67%。

同时,在2021年因推行配股方案而暂停现金分红后,浙商银行又重启分红。2022年,该行拟向A股、H股股东每10股派息金额2.1元,现金分红共为44.66亿元(含税)。

截至报告期末,浙商银行资产总额达2.6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6%,其中全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0%,增速为股份行第一;总负债为2.4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6%,其中吸收存款余额1.6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77%,增速为股份行第二。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2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23.5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7%,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这是该行近5年来不良率首次下降;拨备覆盖率为182.19%,同比提升7.5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浙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架构重组全新启航。截至期末,该行代销财富业务保有规模1417.99亿元,较上年增长18.87%。在代销财富业务规模增长带动下,该行代销业务手续费收入大幅提升,较上年增长66.88%。

推进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

银行业如何才能穿越周期?寻找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成了当前浙商银行发展的着力点。

为了平滑周期对经营业绩的影响,2022年,浙商银行正式提出“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策略,确定了包括以零售、私行、小微客户为主的“小额分散资产”,新能源、食品、医药、农林牧副渔等22个弱周期行业,并加大支持力度。

数据显示,浙商银行2022年实现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168.83亿元,占比28.53%,较上半年提升4.19个百分点;服务弱周期行业客户数4592户、贷款余额为1428亿元。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表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要在2027年占该行总资产规模的50%以上,并将其真正变为银行的压舱石资产。

为了提升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占比,张荣森表示浙商银行将主要采取三个策略:一是优先投放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加大与之相配套的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挂钩力度;二是把经济周期弱敏感理念嵌入到风险管理和授信审批的过程中;三是提出围绕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打造一流的经营体系,核心是配置好经营资源、考核资源、财务资源、评审资源、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等六大核心资源。

对于今年的经营策略,张荣森表示,浙商银行将实行“321”策略,即优先投放零售、小贷及供应链金融;扩大中收,尤其是不消耗或短期占用资本的手续费、汇兑等绿色中间业务收入,以此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信贷业务提供良好的发力空间。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