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武汉出台推进进口贸易“二十二条” 到2025年进口贸易量达1000亿

武汉出台推进进口贸易“二十二条” 到2025年进口贸易量达1000亿

2023-06-12 07:25:1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为全力以赴推进武汉市外贸保稳提质,日前,《武汉市推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获批印发。

《方案》提出,将围绕厚植进口贸易生态、促进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大力促进消费提档升级等6大领域,开展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产业、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推广“单一窗口”应用等22项工作。

《方案》指出,到2025年,示范区各类要素资源加速集聚,进口贸易促进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优质消费提档升级,平台功能日益完善,进口规模稳步扩大,供应链产业链竞争力实现跃升,年进口贸易量达到1000亿元,具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1000家,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武汉都市圈高端要素资源配置主阵地、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窗口、区域协调发展新引擎。

推动光谷形成“双千”格局

此次武汉出台的推进进口贸易22条,旨在促进武汉市对外贸易扩规模、优结构、补短板、提质效,为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塑造新时代“货到汉口活”优势。

《方案》指出,至2025年推动光谷形成“年进口贸易量达1000亿元、具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1000家”的“双千”格局。

其中,在进口贸易生态方面,支持发展国际贸易总部经济,精准招引各类头部企业,每年引进进出口额5亿元以上外贸企业5家,新增海关高级认证(AEO)企业5家。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进口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外贸企业设立或者参与设立区域综合性、专业性的国际分拨中心。在提升进口贸易服务能力方面,实施外贸综合服务提升行动,支持外综服中心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一企一策”孵化培育,帮助中小企业抓商机稳订单拓市场,每年帮扶新开口企业50家。依托自贸区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吸引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落户。

同时,开展进口贸易促进活动。鼓励各类商协会、贸促机构开展中外采购节、公共采购论坛等进口贸易促进活动。支持开展线上线下展会,组织外贸企业参加进博会等国际性重要展会,对接国内外优质进口资源。充分利用示范区平台优势,加强与相关国家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及机构交流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及欧洲、港澳台等地区经贸合作,搭建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为加快进出口效率,《方案》进一步完善进口贸易配套支撑,要求加快花山港一类口岸验收,加大花山港集装箱、件散货、航线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国际航运,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园、临港物流园建设,打造武汉新城水铁联运基地。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推动武汉天河机场拓展加密至北美、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运营航线,优化完善航线网络布局,大力挖掘客机腹舱带货潜力。同时,打通光谷城市货站与花湖机场通道,支持综保区拓展城市货站“口岸功能”。提升中欧班列(武汉)利用水平,为企业提供市场化、定制化物流服务。增加中欧班列(武汉)开行量,巩固直达欧洲、中亚铁路干线,加密东盟干线,打造中部陆海新通道。

《方案》提出,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发挥综保区“保税+”政策优势,为示范区集成电路、面板显示、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产业保税业务提供载体,引导符合政策条件的新项目在综保区优先布局进口产线产能及供应链仓储。大力拓展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建设特色大宗商品进口集散基地,培育进口汽车、奢侈品、化妆品等高端消费品展示、分拨主体,扩充展销渠道,开拓进口药品仓储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综保区在扩大进口规模、畅通进口渠道、创新进口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

优化金融创新降低企业成本

2022年,光谷实现外贸进出口1800亿元,并获批成为湖北唯一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促进重点产业提质增效,《方案》提出,围绕东湖科学城和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支持科研院所进口科研设备及零部件,支持进口设备与物料代理商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机构所需仪器设备进口。加大科研设备仪器免税政策支持力度,扩大科研设备免税品类和范围。

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产业,《方案》指出,探索设立光谷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平台,打造上下游供应链和产业链集聚融合的电子元器件贸易基地。建立优质进口企业“白名单”,开辟关键零部件和设备进口绿色通道,提升高新技术货物通关效率,增强关键货物在进口环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减免税审核效能,扩大应用集成电路企业减免税“ERP联网申报+快速审核”系统,持续完善系统功能,扩大快速审核适用范围。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进口方面,加快设立武汉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推进武汉生物材料及特殊物品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运行,探索“一张进口药品通关单”在综保区分多次清关,推动降本增效。

《方案》要求探索多元化担保模式。实施“金关保”担保模式改革,实行“一保多用”,为企业提供保金、保函、关税保证保险、企业增信担保、财务公司担保等多种担保选择,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鼓励银行通过“单一窗口”、企业网上银行等平台,凭电子单证为示范区企业办理进口付汇业务,提升跨境结算效率。鼓励跨境货物贸易优先采用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同时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区企业信贷投放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运用应收账款融资等模式,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