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全国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在湖北开标,中标结果出炉。
日前,由湖北省医保局牵头,北京、天津等30个省(区、市)组成全国性采购联盟,开展了中成药及相关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此次共有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1.6%,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49.36%。根据30省(区、市)联盟地区年度采购金额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45亿元。
此次集采涉及中药注射剂、心血管药物、独家品种,以及市场销售额大的药品,其中,复方血栓通、冠心宁、银杏叶提取物等,都是销售额超10亿元的中成药大品种。另外,复方斑蝥、接骨七厘、心可舒等8种药品的首年采购需求量均高达上亿份。
从2019年我国在“4+7”城市启动带量采购改革以来,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我国医药带量采购已经走向了常态化和制度化,国家组织集采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与此同时,采购规则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价格降幅预期、中选企业数量、中选比例逐步趋于成熟稳定。
多个企业降幅超90%
今年5月19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标志着中成药国家集采正式启动。在此之前,湖北、广东等省际联盟已经进行了多轮中成药带量采购。6月21日,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信息公开大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相较于上次的19个省,此次覆盖29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对比化药集采,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相对温和。统计数据显示,从省际联盟集采降幅来看,化药集采前8次集采的平均降幅为53%;中成药集采,湖北19省集采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山东省集采平均降幅44%,广东6省集采非独家产品拟中标的平均降幅为68%,独家产品拟中标平均降幅为22%,中成药集采降价相对温和。
此次29省集采共有96家企业参与申报,最终在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现场报价信息公开大会上,共有86家企业、95个报价代表品参与现场竞争。6个采购组覆盖296款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药品,每个品种分为A、B两个竞争单元。在规则方面,除了价格竞争外,此次还新增技术评价得分项目,占综合得分的40%。在技术得分方面,由医疗机构认可度、企业排名、创新能力、药材品质、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质量安全等因素综合计算。其中,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质量安全领域采用倒扣分方式计入。
最终有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1.6%,15个药品平均降价49.36%。在最初公布的集采药品中,银杏叶提取物未集采成功。
拟中选价格方面,对比此前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报价代表品相关数据》文件,申报产品的拟中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多款产品的价格降幅在九成以上。在冠心宁采购组中,山西华卫药业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神威药业、亚宝药业以及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四家公司拟中选。其中,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以7.4元拟中选,相较198元的基准价格,降幅达96.26%。
香丹采购组中,上海六合堂生物科技项城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香丹注射液(每支装2毫升,安瓿)的全国省级采购平台最低中标及挂网价格为每支49.8元,拟中选价格降至每支0.62元,降幅超98%。藤黄健骨采购组中,吉林省银河制药有限公司的藤黄健骨丸(浓缩蜜丸)的全国省级采购平台最低中标及挂网价格为每盒192元,拟中选价格降至每盒7.75元,降幅超95%。
推动中药材产业建设
湖北省医保局表示,本次集采中选产品剂型规格齐全,当前临床使用的主流产品大多中选,可有效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根据30省(区、市)联盟地区年度采购金额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45亿元,患者药费负担有望进一步减轻。
此前因中成药特殊性,自2018年药品集采改革以来,中成药集采迟迟未能纳入带量采购。2021年12月,湖北牵头19省联盟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开标,产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根据19省联盟年度需求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26亿元。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上涨情况突出。数据显示,自年初至6月17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上涨25.21%。其中,6月1日至6月17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上涨9.12%,短期波动较大。面对中成药集采,企业降价已成趋势,而上游端中药材持续涨价,中药企业毛利两头受挤。
湖北十堰瞄准时机,发力中药材产业建设。今年6月,湖北省十堰市印发《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和健康十堰战略部署,聚焦中药材、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医疗健康服务、医药流通四大细分领域,构建全地域、全周期、全产业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生态集群,形成湖北省领先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健康消费区域性中心。
《方案》提出,打造全省领先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健康消费区域性中心,力争全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其中中药材生产产值23亿元,生物医药制造产业产值172亿元,医疗健康服务收入125亿元,医药流通收入80亿元。
为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推动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十堰市将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的总体要求,以不与粮争地为前提,发挥传统种植区域优势,突出中药材道地性、有机性和规模化,依托陵州药业、盘龙国瑞等企业,围绕连翘、黄连、虎杖、黄精等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统筹、有序、有效提高中药材种植面积,打造“一地供全国”大产业,建设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产区经济。优化产业组织形式,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科研所”等多种合作种养模式,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生产转变,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