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近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的“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第二批资助计划正式启动,面向全社会开展环保公益项目征集资助。
在85万青山公益商家的支持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于2021年10月启动了“自然守护行动”。在28个项目合作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青山自然守护行动在生态质量提升、保护地周边生计替代和保护地一线科研实践等方面初见成效。
从生态扶贫到乡村振兴,“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着重关注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成效,秉持“一起青山,一起美好”的生态公益理念,带动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开创新的公益模式。
助力海岛振兴
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东北部的淇澳岛,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达90%。岛上设立了红树林湿地保护区,遍及各种珍稀保护鸟种类和濒危动物。
由于淇澳岛社区处于两大自然保护区周边,传统产业受到了制约,岛上居民以渔为主的生计受到了限制,近年来,岛民纷纷外出务工,淇澳岛成了一个“空岛”。如何为当地村民提供可持续替代生计?鲸变计划中山大学项目团队经过反复调查考验,希望立足保护地生态资源和地方人文历史资源,开发具吸引力的生态研学、科普旅游来推动淇澳岛振兴。随后,“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也加入进来,为项目执行方鲸变团队提供理论目标和资金支持。
在充分保留原建筑的外观基础上在建筑内部注入艺术元素;将当地特产茶果进行包装和艺术加工,使其变成文创产品;为古老的海产店添加了海洋文化的元素,将打造成一个互动的体验馆……经过不断的努力,人口严重流失的岛屿变成一个艺术小镇,其也成为艺术介入自然保护地社区可持续替代生计及实践示范项目。
同时,“一起青山,一起美好”的生态公益理念开始深入岛民心中,并先后成立了5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30人的红树林保育小组。如今,淇澳岛的人气越来越来旺,回岛工作、经营小店的岛民越来越多,游客络绎不绝,岛民的收入日益增加。
搭建公益桥梁践行社会责任
2017年,美团外卖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设立“青山计划专项基金”(2022年更名为“青山公益专项基金”),先期投入300万资金,2018年进一步发起“青山公益行动”,充分依托户互联网公益的链接作用,带动商家参与公益项目。平台商家可自愿申请成为青山公益商家。用户每在“青山公益商家”完成一单,商家即捐赠一定金额善款(0.01元起),用于支持环保公益项目。
“青山公益专项基金”设立之初,正值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美团外卖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将目光对准云南、贵州、甘肃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扶持生态经济林项目,为农户提供苗种、开展培训、拓展销售。其中不少项目发挥出辐射效益,促进当地自发形成区域性生产基地。
2021年,由青山公益专项基金发起的“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正式启动,旨在资助、引导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开展生态修复、替代生计及科研实践项目,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路径下做出具体行动。
通过征集评审,第一批确定了28个受资助项目,资助总额1150万元。在85万青山公益商家的支持下、28个项目合作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青山自然守护行动在生态质量提升、保护地周边生计替代和保护地一线科研实践等方面初见成效。
近日,“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第二批资助计划正式启动,面向全社会进行环保公益项目征集资助。
第二批资助范围仍然在自然保护地及其周边,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公益项目。具体包括生态保护和修复类项目、保护地周边社区生计替代项目以及保护地一线科研实践项目三个方向。本次总资助金额1500万元,总资助项目不超过20个。
五年以来,青山公益理念不断升级,凭着对公益事业的执着努力以及对公益模式的不懈探索,从资助一线生态环保项目和生态保护修复,再到赋能机构政府保护地周边社区生计替代和科研实践,在“青山公益”探索的历程背后,既是互联网公益从线上到线下进化的升级缩影,更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不断探索。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