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正成为促进中欧经贸往来的新引擎。
国家发展改革委15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较2022年提前22天破万列
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范围大幅增加,物流方式本身的优势越发明显,中欧班列具有空运和海运的综合优势,与空运比,运量大成本低,运输成本只有空运的1/5;与海运比,只有海运时间的1/4。到2018年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0000列。2020年,中欧班列首次年度开行列数超万列。
7月29日10时18分,随着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义乌西站开出,今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0000列,较2022年提前22天破万列,累计发送货物108.3万标箱,同比增长27%,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欧班列已由最初的“一条线”变成“一张网”。数据显示,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7.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从中国各个城市源源不断向欧洲输送的货品不仅有服饰、小商品、食品,也有汽车配件、电子机械设备、高科技产品等。
成“一带一路”标志性品牌
中欧班列通过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和优化供应链要素空间组织,推动了我国内陆各个地区的高水平开放。如江西赣州开行的中欧班列,让赣州市南康区家具厂跨境业务成倍增长,吸引和带动格力电器、大自然家居、美克家居等企业落户南康。广西柳州今年以来始发的中欧班列货物中,重型机械占97%以上,助力“广西制造”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数字班列”“恒温班列”“农产品班列”“新能源汽车班列”等中欧班列(中豫号)优势特色名片,让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相连。山西开行的中欧班列将大同的药品、忻州的法兰、朔州的陶瓷、晋中的玻璃器皿、吕梁的核桃等特色产品送出国门、走向世界。
同时,中欧班列也为沿线国家经贸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中欧班列的开通,促使欧洲内陆国家的物流网络利用率大幅提升,也为沿线国家的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经济快捷的运输方式。而今,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木材、粮食、畜牧业副产品等货物有了更广的销路。西班牙马德里是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至马德里的中欧班列将越来越多种类丰富、品质有保障的中国商品运抵西班牙,马德里逐步成为欧洲、非洲乃至拉丁美洲国家客户的主要进货地之一。
视觉中国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