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外贸进出口平稳运行、积极向好。
据海关统计,从季度看,进出口逐季抬升,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为9.72万亿、10.29万亿、10.79万亿元。从月度看,9月当月进出口3.74万亿元,环比连续两个月增长,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逐季抬升
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呈现外贸规模稳中有增;民营企业进出口较快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好于整体;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扩大等五大特点。
从外贸规模看,一、二、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分别为9.72万亿、10.29万亿、10.79万亿元;从月度看,9月当月进出口3.74万亿元,环比连续2个月增长,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6.34万亿元,同比增长6.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3.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42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4.95万亿元,分别占30.6%和16.1%。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占出口总值的58.3%,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其零配件、船舶、电工器材分别增长48.2%、26.8%、16.2%。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07万亿元,占17.5%。前三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占进出口总值的46.5%,共建“一带一路”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加16.5%。其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8.6亿吨,增加31.8%;铁、铝等金属矿砂10.86亿吨,增加7.8%。同期,进口消费品1.46万亿元,增长3.1%。其中,干鲜瓜果及坚果、医疗保健品分别增长22.8%、18.5%。
从进口来看,中国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呈现进口规模逐季走高,自主要来源地进口趋势向好;进口数量稳步增加,保供稳链作用持续发挥;进口准入开放多元等三大特点。一、二、三季度,中国分别进口4.23万亿、4.39万亿、4.58万亿元,规模是逐季扩大的。不仅资源能源产品、关键零部件等进口数量稳步扩大,电脑的中央处理部件、航空器零部件等进口数量也分别增加42.9%、15.9%。
根据海关总署的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7万亿元,增长14.4%。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17.7%;进口0.4万亿元,增长5.3%。
前三季度对东盟进出口4.68万亿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对外贸易、跨境物流也更加便捷,国内国际合作更高效,推动了产业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宽,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所以我国与共建国家的贸易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14.32万亿元,增长了3.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了46.5%。
2023年前三季度,海关总署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文件67份,其中农食产品准入协议50份。海关总署与伊朗海关署签署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菲律宾、哥斯达黎加、乌兹别克斯坦、南非签署了AEO合作文件。海关总署认为,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畅通将更加便捷高效,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贸易有望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4.68万亿元,同比增长0.8%,占我国外贸的15.2%,双边经贸往来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从产业融合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中间产品占我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64.3%。我国与东盟在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领域合作紧密,前三季度,东盟是我国音视频设备零件、平板显示模组等产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进口值均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我国对东盟出口的汽车零配件、二极管、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附件、锂电池等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同时,我国与东盟合作道路持续拓宽,农产品贸易更加丰富便捷。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中老铁路两大跨境通道对双方贸易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食产品准入积极推进,东盟特色农产品进入我国更加顺畅。前三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1932.4亿元,增长6.5%。部分特色农产品进口表现亮眼,干鲜瓜果及坚果进口614.6亿元,增长35.3%,其中鲜榴莲、山竹、菠萝分别增长81.1%、17%和14.4%。
20年间,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跨越了6个万亿元级别的台阶,2022年达到6.42万亿元,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随着RCEP全面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加快推进,双方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拓展,经贸往来将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互利共赢的“蛋糕”将越做越大。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