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11月24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下称《未来十年愿景与行动》),指出2013年至2023年10月,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未来十年愿景与行动》还研究提出了未来十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思路和务实行动举措。
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超2700亿美元
十年来,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国际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菌草”、鲁班工坊、打井供水等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为共建国家摆脱贫困、培育职业能力、改善生活条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在互联互通上,“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共建“一带一路”还提升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实现了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同时,中国正在扎实推进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新疆核心区持续拓展对外开放通道,推进实施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设施扩能改造工程,依托中欧班列跨境运输带动沿线省份进出口贸易,2023年1—10月,经这两个口岸出境的中欧班列达6889列,占全国开行班列总数的47.3%。福建核心区加快建设联通共建国家的海上门户枢纽,“丝路海运”品牌不断做大做强,“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16条,通达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1座港口。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自创立以来,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已累计开行8.1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运输服务网络覆盖欧洲全境,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未来十年愿景与行动》提出了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原则理念、发展目标、重点领域,提出互联互通网络更加畅通高效;各领域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共建国家和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5个发展目标。
未来十年,中国将统筹打造品牌亮点,构建高水平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统筹强化风险防控,建立完善系统性安全保障体系;统筹完善机制平台,深化拓展多双边务实合作;统筹提升政策服务,增强全方位支撑保障;统筹深化互利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加强与共建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接,充分考虑共建国家政府、地方和民众多方利益和关切,统筹打造铁路、港口、机场以及“丝路海运”、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标志性工程。不断擦亮“小而美”项目“金字招牌”,做优做强“菌草”、鲁班工坊、“光明行”等品牌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新的有示范效应的代表性项目。中国将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建设,继续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充分发挥多双边合作机制作用,为各专业领域务实合作提供支撑。
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了458项成果,972亿美元企业合作协议,金融机构建立7800亿人民币的项目融资窗口。下阶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继续坚持行动导向,加强务实合作;同时将同各方合作建设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合作等。
商务部透露,在经贸合作方面,中国与合作方将提升贸易合作质量、提升双向投资水平、提升项目建设效益、提升平台机制功能、提升经贸合作韧性。在吸收外资方面,中国将推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共建国家更多来华投资。在对外投资方面,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与更多国家商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协议。同时,推动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扩大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视觉中国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