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今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诸多不利因素,湖北省属国企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推动提质增效稳增长,主要指标快速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为全省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日前,湖北省国资委晒出前三季度湖北国企“成绩单”。今年1月至9月,湖北省属国企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8.6%。其中,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36%,增幅位列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2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2.28%;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44%,增幅位列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8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1.64%。
投资支撑持续夯实
湖北省国资监管企业积极发挥有效投资的拉动支撑作用,多个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充分彰显了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责任担当。省属企业想方设法打通断点、堵点、痛点、难点,全力释放产能,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1—9月,省属企业累计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59.06%,完成目标任务的75.62%。
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湖北省国资监管企业不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力。湖北交投集团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72%,投资总额续创历史新高。其中,张南高速宣咸段提前15个月完成交工验收;武汉至红安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十巫北高速控制性工程——汉江特大桥提前2个月实现主塔封顶。湖北铁路集团加快推进襄荆高铁、荆荆高铁、西十高铁湖北段建设,累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4%。
“三大都市圈”建设等全省重大战略中,湖北联投集团深耕武汉新城和“三大都市圈”,新开工过亿元项目32个,累计投资额同比增长99.24%。
长江产业集团发挥长江创投和楚天凤鸣天使基金“触角”“探头”作用,组织11个战队走进“专精特新”,走进高校、实验室,深潜新赛道挖掘“新物种”。
湖北宏泰集团围绕“51020”现代产业体系,以基金模式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医疗领域投资力度。
为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省属企业服务持续增强。湖北银行紧紧围绕“三高地、两基地”建设,新增服务专精特新企业258户,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企业367户,服务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115户。湖北宏泰集团积极探索碳金融服务新模式,碳排放权和排污权质押融资合计近9亿元。
长江财险农业保险、社保健康险等社会民生保障类险种取得较大突破,开发环境污染责任险等20款绿色保险产品,为长江经济带的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湖北农担公司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助力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6.8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
多措并举激发创新活力
湖北省为激发创新活力,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国有企业盘活存量土地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以及《关于鼓励和支持省属国有企业加速科技创新的若干举措》等系列文件,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此外,制定了《关于推进省属企业中长期激励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包括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16种激励方式。
湖北联投集团积极实施“公开竞聘”“组阁竞聘”“揭榜挂帅”等市场化选聘方式,超过72%的干部通过这些方式选聘。湖北交投集团则着力推进司库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成功上线账户、融资、担保等系统,并实现了对资金等资源的有效管理。
湖北文旅集团全面推行“投建管运”分离策略,建立了项目投决和创意设计评审机制,以及集团三级管控与运营体系,从而提升了经营效率。中南建院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被选为湖北省“尖刀”工程,领头成立了湖北省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省属企业聚焦于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融通,重点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动能。湖北联投集团成立了数产集团,投资66个数字化项目,推动新兴赛道从“培育期”进入“价值创造期”,城市运营的市场化项目签约比例达到52.3%。
湖北交投集团自主研发的智慧高速一体化智能网联平台,实现了“车路一张图”的目标。交投建设集团大力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其“智慧梁场”建设技术获得国家级金奖,“无人智能摊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长江产业集团积极推动实体产业的升级改造,如双环科技联碱改造、电池级碳酸钠项目等已开始前期工作。湖北文旅集团加速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在线旅游,其“游湖北”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1200万。
湖北农发集团加大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投入,与洪山实验室合作建设种猪基地,与省农科院共建“4+N”种业产业链体系,并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成立良种肉牛联合创新中心。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