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阿里巴巴探索多元助残模式 3年助1万名残障人士创就业

阿里巴巴探索多元助残模式 3年助1万名残障人士创就业

2023-12-08 08:23:3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互联网力量正在助力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创就业。近日,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了年度助残行动报告《阿里巴巴的助残心愿和行动2023》。

2023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动淘宝商家运营团队发起“万人残疾人商家创就业助力计划”,通过电商培训等3年助力1万名残疾人商家。此外,通过云客服、饿了么无声骑士、“万人残疾人商家创就业助力计划”等项目,阿里巴巴积极促进残障人士充分、平等、和谐地融入社会,助力超过1万名残障人士获得收入。

拓宽残障人士就业渠道

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8500多万名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正成为多数企业助残的重要项目。

受到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和掌握专业技能等多种因素影响,残疾人士择业受到较多限制。另外,企业可提供的岗位类型少、待遇差,工作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也给残疾人就业造成阻碍。

针对这些障碍,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成为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主渠道之一。为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阿里巴巴也在探索更多元的助残方式,并创新助残就业模式,以期增加残疾人就业选择,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例如,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岗位选择、对旗下产品进行无障碍改造等。

5月22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发布了助力残疾人互联网高质量创就业的“万人残疾人商家创就业助力计划”。

助力计划将联合淘宝平台,为超过一万个残疾人商家提供免费电商运营课程,同时建立残疾人创就业社群,从活动运营、店铺诊断、课程教育、就业辅导、社群活动五个方面提升残疾人商家运营能力,打造残疾人创就业标杆商家;同时,还设立“助力残疾人创就业发展基金”,以资助等方式支持有社会大爱的典范残疾人商家及伙伴,制定创就业领域公益计划,通过“传帮带”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创就业的梦想。

探索多元助残就业模式

2011年起,阿里巴巴将每年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三作为专项公益基金,并成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连续十年在环保、教育、弱势群体关怀、乡村脱贫振兴等领域投入。

这些年来,基金会借助科技和数字化的力量,已支持数十万残疾人通过电商、客服、外卖骑手、数据标注师等实现创业就业,并提供了相关专业技能培训。

除了支持残障人士创业、就业,过去一年,阿里巴巴还充分发挥科技和平台优势,帮助残障人士自理自立,融入社会。2023年以来,淘宝、闲鱼、优酷等阿里旗下15款APP全面无障碍升级,8款APP获无障碍国家一级标准认证,为视障人群铺就“互联网上的盲道”。轮椅导航、数字人小莫、无障碍剧场、阿里健康体等也成为了残障人士日常工作生活的好帮手。

此外,2023年以来,阿里巴巴员工自发组织了10个助残公益幸福团,围绕残疾人实际需求,联动上万名阿里志愿者为残疾人伙伴提供志愿服务。除了企业和员工的积极参与,阿里巴巴还链接平台及生态的力量。报告披露,2023年,通过公益宝贝募款1800余万支持就业、听障、视障、心智障碍等25个助残项目,通过人人3小时,带动27万人次网友一起助残。

“希望通过互联网力量,帮助残疾人朋友圆梦,通过高质量创就业,实现人生理想。”阿里巴巴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表示,未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将在中国残联指导下继续努力,倡导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群体,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