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11月,中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将在30%左右,市场规模加速扩大。
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11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经测算,2023年11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06.4,同比提升20%。其中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为502.7、561.7、268.6和65.4,同比分别提升27.8%、16.7%、14.5%和11.4%。
“双11”揽收快递包裹增25.7%
11月,快递发展规模指数为502.7,同比提升27.8%。从分项指标看,预计11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将在30%左右,业务收入将同比增长27%左右。11月,快递市场规模加速扩大,业务量突破130亿件,单月增量有望超30亿件,创历史新高。
导致这一结果是“双11”大促,行业全力保障国内“双11”大促(11月1日—16日),累计揽收快递包裹77.67亿件,同比增长25.7%。受电商平台促销模式和节奏变化影响,今年的“双11”业务旺季呈现出两个高峰的特点,分别出现在11月1日和11月11日,有效化解了以往单个高峰的压力,使得行业运行更加平稳。面对促销周期延长、战线提前并拉长的考验,邮政快递业不断加强与电商平台信息对接,继续发挥“错峰发货、均衡推进”机制作用,同时在场地、车辆、分拣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扩容和升级,并对人员进行了储备和培训,大幅提升行业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11月1日和11月11日,快递包裹揽收量分别达6.26亿件和6.39亿件,双峰运行,双峰差距进一步缩小。
快递公司市场争夺持续激烈
今年以来,快递公司的市场争夺持续激烈,快递头部企业竞争动作明显,圆通超过韵达稳坐第二宝座,韵达与申通的业务量追赶屡陷胶着。除此之外,极兔的港股上市和菜鸟速递的诞生都为头部企业的竞争带来新的压力。
11月,快递发展能力指数为268.6,同比提升14.5%。“双11”期间,为保障包裹安全高效运抵消费者手中,快递企业提前加大资源投入,增加人员储备,旺季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在运输能力方面,行业自有航空公司新开“石家庄—东京”“昆明—仰光”两条全货机国际航线,高效支撑河北、云南等地企业出海,东亚、东南亚航空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快递企业利用怀化至万象的中老铁路国际班列,助力当地农产品贸易加速发展。在无锡试点“空铁轨联运”模式,通过地铁运快递,促进航空货运场站与城市集散中心间高效转运,提升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在跨境保障能力方面,快递企业增加国际包机,加大跨境仓备货处理能力,上线税费代缴、重货急件等服务,优化落地配服务方案,提升数字清关效率,进一步增强跨境寄递的确定性、时效性。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预计,12月,快递市场将平稳运行,全年迎来完美收官。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