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抖音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公益领域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近日,《2023抖音公益专题报告》发布,首次系统梳理公益平台、公益数字化、抖音寻人、应急救灾、古籍保护等公益项目。
报告显示,自2021年11月19日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上线以来,参与公益的用户总人数累计超过1.8亿人,参与人次达4.28亿次,累计筹款12.8亿元。
此外,超过1770万人通过其他方式参与公益,例如通过平台互动、做任务等方式收集代币/阳光进行公益捐赠,发布公益内容、分享公益项目等。
自2019年,民政部提出“互联网+慈善”深度融合开始,互联网公益已经在探索和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中国样本”,并在实践中不断升级。
两年累计创作107万条公益内容
从指尖到屏幕,移动互联网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刷新了人们了解公益、参与公益的距离。
用户、达人、明星、媒体等构成的创作者群体,在抖音平台创作的公益内容涵盖视频、图文、直播等不同形式,目前累计约107万条。仅2023年1—10月,抖音百万粉丝主播直播公益内容就超1200场,累计看播约3亿次。
同时,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也推出各类有趣、低门槛的互动玩法,将公益融入更广泛的生活场景,帮助人们更便捷地参与。
抖音把自己比作爱心“中介”,连接的是公众的意愿和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如果双方离得足够近,就能把他们精准有效地黏合在一起,释放公益当量。
截至目前,已有1372家公益机构入驻抖音公益平台,上线超过2600个公益项目,覆盖乡村振兴、教育助学、扶危助困、生态人文等4大类型29个议题。与此同时,2.8万爱心商家上线191万件商品参与“爱心好物”项目,商家捐赠额度持续增长。抖音公益成为一个融汇内容、技术、产品的“万花筒”,正在激发出公益的更多新可能。
除传统捐赠之外,抖音公益也在不断丰富参与形式。在抖音平台,优质公益短视频及直播内容的生产和分发,能够激发更多的公益转化。各种公益节日活动,极大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和荣誉感,在2023年中华慈善日期间,抖音发起“DOU爱公益日”活动,鼓励用户通过捐款、观看或发布公益视频等10余种“做好事”的形式,集“阳光”、捐“阳光”支持公益项目,成功吸引超300万用户参与,带动捐赠超1700万元。
抖音公益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益的未来是“纵横交贯”。纵向来看,用真实有趣的内容、丰富便捷且低门槛的参与方式,带动更多用户了解公益、参与公益;横向来说,以公益平台为纽带,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大家一起助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内容加技术推动公益升级
互联网正在重塑公益慈善事业,已经从单纯的线上支付募捐功能转为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全过程参与。
对于抖音来说,内容是一种独特的优势,也是打造互联网公益平台的一种创新方式。内容越真实可感,场景越丰富多元,公众与公益就能更近距离接触。
在抖音平台上,一些公益项目基于电商购物的场景,将公益与消费紧密结合,通过“爱心好物计划”等公益模式,在直播交易的过程中完成捐赠,以此吸引人们了解公益、参与公益。
《专题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包括视频、图文、直播在内的公益内容总播放/浏览量达342亿次,被用户分享超过2900万次,评论数超过8600万条。
技术同样是互联网公益平台不可忽视的优势之一。在利用移动网络传播和数字技术应用助力具体公益议题方面,抖音公益也进行了诸多尝试。
在公益寻人领域,不同于发放传单、逐个城市寻找等方式的传统寻亲,抖音寻人更注重借助平台、技术、用户量以及各地志愿者,通过地理定位技术,将走失者相关信息通过手机弹窗和APP内优先推荐的方式推送给附近的人。
同时,抖音寻人还发动平台创作者力量,发布寻人寻亲短视频、微头条,并与更多机构通力合作,实现寻人公益线上与线下、救助与关怀的有机结合。
《专题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抖音寻人共推送超过18万条寻人寻亲信息,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300多个城市,累计帮助超过21800个家庭团聚。
在非遗文化保护方面,抖音基于平台数字化技术能力,开放共享非遗和古籍资源,以视频、直播、图文等多元形式,传播非遗和古籍内容,帮助尘封已久的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中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激发起公众自觉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抖音认为,背靠技术与数据的加持,抖音公益正帮助公益机构组织、受助者,以及社会中的所有公益力量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凝聚公益能量,共筑美好生活。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