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阿里巴巴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 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超1.3亿单

阿里巴巴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 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超1.3亿单

2024-02-23 08:16:0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为让藏在偏远深山里的农货走向全国,阿里巴巴持续开展消费帮扶活动。

2月21日至3月10日,阿里巴巴公益与淘宝直播将携手举办消费帮扶新春行动“开门红公益直播助农”活动,助力全国20多个脱贫县域的优质农产品打开市场大门,帮助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直播带货成为阿里巴巴公益助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23财年阿里巴巴助力832个脱贫县销售额超1300亿元,累计开展乡村直播300万场带动农产品销售超1.3亿单。

近年来,阿里巴巴将数字技术带到乡村,让产业、人才、科技在乡村落地、发芽。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看来,数字技术创造的美好生活并不是城里人、年轻人的专属,阿里巴巴将持续投入,把数字技术带到更多老乡身边,让老乡实实在在地受益,为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真正贡献力量。

开展乡村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

去年11月底,阿里公益在距离杭州1700公里之外的甘肃礼县举办了一场 “礼”遇蒹葭的教学式助农直播备受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一场助农直播,更是一次生动的电商直播实操教学。

在阿里巴巴派驻礼县乡村特派员赵晓东的牵头和带领下,十几家当地电商企业也带着自己的员工在直播间全程观摩学习。

这场礼县专场直播,共计550多万人次观看,引导成交额235.3万,让当地的花牛苹果、黄芪、花椒、艾草等十多款农特产,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内被一扫而空:5斤装的花牛苹果卖了11520箱,花椒卖了9279罐,艾草盘香卖了19113盒……

在阿里巴巴派驻礼县乡村特派员赵晓东看来,从主播选品开始,就是对县域农产品企业一次很好的查漏补缺、找到差距并改进的学习机会。“这场活动,县里之前报上来60多款产品,但最终只选了17款,很多企业也通过这次选品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公益助农,不是单纯的给资源送温暖,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树立标准,逐步培养他们有自己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阿里巴巴公益正是希望进一步探索公益直播的丰富形式,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帮助当地企业成长。

2月21日至3月10日,阿里巴巴公益与淘宝直播将携手举办消费帮扶新春行动“开门红公益直播助农”活动,助力山西平顺、河北青龙、吉林汪清、陕西清涧、云南澜沧等全国20多个脱贫县域的优质农产品打开市场大门,帮助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阿里巴巴公益表示,将持续支持和推动此类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帮助更多的农产品上行,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据介绍,这是阿里巴巴公益、淘宝直播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开展的第三次新春直播公益助农行动。借助一系列活动,很多远山里的农货走向全国。

聚焦三大方向助力乡村振兴

阿里巴巴对乡村的关注始于2017年。当年阿里巴巴设立“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后续基金升级为“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2021年,阿里巴巴发布“热土计划”,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振兴三个方向,探索乡村振兴公益帮扶模式。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是基础,有了产业,农村才有人气,发展才有底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播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和扩展,在提升农产品的销售和文旅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近年,阿里巴巴帮助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积极发展直播产业,推动“互联网+电商”模式与农业深度融合,引导电商企业在巩固传统销售的基础上,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深加工能力,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农业产业链由“产供销”向“销供产”转变,解决“卖难”和“买难”问题。

同时,黟县设立了农村电商乡村振兴直播间和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并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5G等新技术,加快实施产业升级行动,积极与阿里巴巴黟县乡村振兴特派员对接,针对黟县产业特点提供专业的电商运营和管理指导,推动电商企业与实体经济深度合作。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阿里巴巴去年7月24日发布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2023》显示,从2019年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项目开始,阿里巴巴已累计派出27位乡村振兴特派员,全职参与当地的发展和振兴,助力当地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数字化从城市的“餐桌”迈向乡村的“土地”,带动更多人才回流助力乡村振兴。

阿里巴巴探索出以特派员制度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公益帮扶模式,通过协调阿里生态资源、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以数字科技赋能产业与人才发展,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具体来说,阿里公益从“为农户赋利、为女性赋权、为文旅赋智、为非遗赋能、为治理赋信”等五个方面开展了系统而扎实的帮扶工作。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还希望用技术力量真正改变乡村。为此,过去几年,阿里巴巴选拔了超过160位乡村振兴技术官,发起田野文物保护、农产品溯源、数字治理、数智文旅、种植养殖等领域的10余个公益科技项目,送技术下乡。

面对农作物种源“卡脖子”难题,阿里巴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针对水稻、棉花等农作物,利用云计算能力,通过检测作物表型数据、作物基因数据和环境数据,筛选优良基因,精准预测性状,从而实现优良品种繁殖。

孙利军表示,阿里巴巴将继续沿着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把数字技术带到更多老乡身边。同时,希望持续发挥互联网科技与平台优势,用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科技的力量,让数字技术真正成为全社会爱的放大器。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