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一亿棵梭梭”项目新十年起航 汇聚各界力量助力荒漠化防治

“一亿棵梭梭”项目新十年起航 汇聚各界力量助力荒漠化防治

2024-05-10 08:21:2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江楚雅

“一亿棵梭梭”公益项目下一个10年启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5月3日,“一亿棵梭梭”春种活动在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员及其家人在现场挥洒汗水,用实际行动为这片土地播种下绿色希望。

据了解,“一亿棵梭梭”项目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于2014年发起,计划用10年时间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并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截至2023年,“一亿棵梭梭”项目已种植各类沙生植物8093.87万棵。

作为项目新10年的启点,从今年开始,“一亿棵梭梭”项目计划拓展项目实施区域,再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在减缓荒漠化蔓延的同时,依托生态恢复成果,最终实现以生态恢复与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0年种植近8094万棵沙生植物

挖坑、栽苗、填坑、浇水……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员及其家人,在位于黄河西岸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种下一棵棵身姿笔直的梭梭苗。在草方格里隔行隔穴种梭梭,被科学家竺可桢形象地比喻为“母亲抱娃娃”,这种治沙方式,能防止因大风吹走沙子导致梭梭根部悬空死亡,有效提高梭梭苗的成活率,对流动沙丘的治理效果非常显著。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员罗丁说:“我是第一次参加春种活动,也是今年一月份刚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我觉得春种活动很有意义,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更多地关注阿拉善的生态保护。”

阿拉善SEE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旨在缓解乌兰布和沙漠生态退化对黄河的影响,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该基地位于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河地带,采用“工程固沙+生物固沙”的综合治理模式,融合了科研与公众环境教育功能,基地占地6500亩,于2021年开工建设。

2014年,基于前期10年荒漠化治理的探索实践,阿拉善SEE正式发起“一亿棵梭梭”项目,联合当地政府、牧民等各方力量,致力于以10年之期,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

2021年5月2日,阿拉善SEE会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公众,共同为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种下了第一棵树。截至2024年4月,基地累计投入资金约2616万元,以“工程固沙+生物固沙”结合的治理模式,铺设草方格沙障4035亩,栽植苗木34万穴。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周洲在春种活动致辞时表示,在当地政府及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下,“一亿棵梭梭”项目自2014年启动至2023年底,共募集社会资金超4亿元,总共种植了8093.87万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目标基本达成。同时,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一亿棵梭梭”项目也正式升级,将项目区域由阿拉善地区拓展至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西北五省区的重点沙化区,计划再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将“阿拉善”经验向更广泛的区域推广,扩大整体生态效益。

助力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

阿拉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一个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1/3是沙漠、1/3是戈壁、1/3是荒漠草原,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0%。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这里是我国北方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为助力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2004年6月5日,近百名企业家在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发起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中国首家以社会责任(Society)为己任,以企业家(Entrepreneur)为主体,以保护生态(Ecology)为目标的社会团体。

自成立以来,阿拉善生态协会在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公众参与等方面开展项目。除了“一亿棵梭梭”项目,《阿拉善人工造林成果评价体系及天然林林分质量评价研究》项目于2023年9月12日启动,旨在建立阿拉善人工造林成果评价体系和天然林林分质量评价研究,为更好地落实项目任务、取得理想的项目成果奠定基础。长江大保护项目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明星项目之一,以议题联盟的形式联合长江沿线11个省市,围绕社群、项目等方面开展工作。

就在阿拉善SEE“一亿棵梭梭”下一个10年启程的同时,为助力阿拉善地下水采补平衡,5月4日,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孟根塔拉嘎查“节水小米项目种植地”举行节水小米春种仪式。

从2009年开始,阿拉善SEE在内蒙古干旱地区积极探索新的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推广种植沙漠节水小米等节水作物以及节水技术,减少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开采,延缓荒漠化蔓延,用公益补贴的方式带动当地农户参与节水农业,帮助农户拓宽收入渠道。

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这一项目入选加速亚洲气候行动案例报告。该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挑选了16个公益慈善成功案例。报告称,节水小米项目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和种植方法,提高小米产量和质量,在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消耗的同时,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截至2023年底,项目累计推广节水小米2271.72公顷,参与农户759户。

周洲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一个民间组织,我们主要是从生态环保的角度,让更多的人知晓阿拉善盟,知晓荒漠化治理对我们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让我们更多的会员,还有更多的捐赠者能够来到阿拉善,看到和感受到生态治理成效,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