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长江江豚数量5年增加23.4% 全球首份追豚地图发布

长江江豚数量5年增加23.4% 全球首份追豚地图发布

2024-10-25 08:35:5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2024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上升至国家战略。以长江江豚为代表的鲸类保护,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成果之一。

近日,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东湖论坛·国际小型鲸类保护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会上披露,经过十年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均呈现恢复向好趋势,2022年我国长江江豚数量止跌回升。

根据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1012头相比,5年数量增加23.42%,年均增长率为4.3%。

值得关注的是,会上还发布了全球首份长江江豚追豚地图和赏豚攻略,正式吹响全民追豚“集结号”。

江豚保护惊艳国际专家

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淡水豚类的栖息地。长江江豚作为一种小型齿鲸,仅生活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与之相通的洞庭湖、鄱阳湖。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江豚的自然种群严重衰退,由20世纪90年代约3600头下降至2012年的1045头。2013年,江豚被列为“极度濒危级物种”。基于此情况,我国还提出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人工饲养与繁殖等措施,并建立了10个江豚保护区。

与此同时,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0年,我国第一部流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出台。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实施。2022年,江豚自然种群历史性地实现了止跌回升。

科考数据显示,2022年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其中,鄱阳湖、洞庭湖各约492头、162头;湖北宜昌以下的长江干流及部分支流约595头。

研讨会上,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小型鲸类专家及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代表汇聚一堂,探讨中国在鲸豚保护领域的成功经验做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建立起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十年禁渔”举措推动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长江江豚人工饲养和繁育的技术突破等,为世界鲸豚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会议现场,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官方合作伙伴联想集团与中国国家地理·频道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份长江江豚追豚地图和赏豚攻略也正式发布。这不仅是对长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知识的一次有力普及,更有效填充了江豚保护工作中非科研数据领域的空白,并将为生态公园等环境保护项目提供实用性的反馈与参考。

其中,追豚地图主要对适宜公众观测江豚的点位进行了详尽汇总,重点聚焦于江豚栖居的长江中下游区域,横跨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多个省市,直观展现了江豚种群数量的积极恢复态势。

赏豚攻略则为渴望亲身体验江豚魅力的公众提供了可实地打卡的追豚指南,精心规划了恩施—宜昌、荆州—岳阳、九江—上饶、安庆—铜陵、南京五大追豚线路,连通近2000公里。该攻略还将追豚与赏景巧妙融合,吸引更多自然地理爱好者投身其中。

科技赋能助推全民爱豚护豚

作为长江里的“旗舰物种”和“风向标”,江豚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个长江生态的健康。

连日来,生活在长江武汉水域的江豚进入活跃期,不时地从水面探出头来。经过生态志愿者们三年的观察,武汉已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水域三个江豚种群,这里被发现的江豚也由三年前的3头增长为20多头。今年以来,志愿者在双柳江段共观察73次,目击监测到江豚达183头次。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开展,江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长江沿岸居民在江边“偶遇”江豚已成常态,极大激发了公众对于江豚的好奇心与观测热情。

为此,联想集团与中国国家地理于去年10月联合启动“追豚计划”。一年来,双方依托在自然地理知识研究与科普方面的成熟经验,深入开展了为期数月的江豚分布地调研和观赏地采编,并通过AI PC等智能设备提供算力支持,展开数据分析和监测,提升相关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效率与精度。

近年来,江豚保护工作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力量的鼎力支持。此次追豚地图与赏豚攻略的发布,不仅使公众对于江豚的生存状况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概念,更对江豚的保护现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科普,揭示了种群恢复背后所凝聚的各方努力与付出。

作为高科技制造企业代表和国内最早践行ESG的企业之一,联想集团自2021年起率先投身长江大保护,以技术创新赋能长江旗舰物种江豚的保护工作。2022年,联想为天鹅洲保护区定制交付了江豚种群研究的智慧化方案,提升了保护区智慧治理水平。这一解决方案持续为江豚的保护、繁育、科研等工作发挥智慧的力量,打造了科技企业与保护区创新合作的样板案例。

与此同时,联想还携手中国国家地理·频道、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发起“大江之歌”系列长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公益科普活动,“追豚计划”正是该系列公益活动的延续。

联想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AI技术的持续演进与迭代,这些积累也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继续发挥成效。联想将继续沿着在长江全流域留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脚印,进一步发挥自身技术实力和实践经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更多的“联想方案”,与社会各界共建生命长江。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李璟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