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在扩产的路上,光启技术(002625.SZ)继续狂奔。
11月3日晚间,光启技术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与天津市津南区政府签署框架协议,拟推动北方总部项目快速落地。据了解,此次协议签订旨在解决产能不足问题,此前,公司曾表示,目前的产能饱满。
目前,光启技术还在加快709基地二期投产进度及新基地筹建速度,以满足未来更大规模的研制和生产任务。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包括株洲905项目在内,光启技术两年内推动了3个项目的建设,以提升产能。
近年来,光启技术的业绩稳步增长,今年前9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9亿元、5.37亿元,同比增长3.67%、20.05%。这一净利润水平逼近2023年全年,去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5.83亿元。
推动北方总部项目建设
根据光启技术公告,协议双方前期就公司北方总部-906基地、超材料人才培育中心、超材料创新中心等项目落户津南区,达成了深化合作的意向。现在签署矿机签协议为推动上述合作意向加快落地。
光启技术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订单有所增长,现有产能不足,此次框架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天津市津南区的产业配套及生态优势,确保公司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生产与交付不受影响。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推动上述项目落地外,光启技术的709基地二期建筑工程也已经完成,部分区域开始试生产。
具体来看,光启技术曾在9月9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709基地二期很多设备正在陆续进场,设备调试工作于9月份开始,709基地二期产能正在逐步释放,满产以后,产能会达到一期的2.5倍。公司正在加快709基地二期投产进度及新基地筹建速度,以满足未来更大规模的研制和生产任务。
此外,10月26日,公司的株洲905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将是光启技术在全国布局的主基地,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两年内,光启技术共推动了3个项目的建设,以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
光启技术曾表示,继续扩产的原因在于客户对于超材料产品需求规模的提升。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接到的定点任务激增,预示着未来将有大量产品从研制阶段转入批产阶段。这一趋势对公司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经营性现金净额倍增
资料显示,光启技术是国内首个将超材料技术形成产品并大规模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目前,公司已经将超材料技术赋能在飞机制造、电子装备、舰艇制造、无人机、智能汽车等多个先进制造领域。
10月31日,光启技术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9亿元,同比增长3.67%;归母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20.05%。2023年光启技术的归母净利润为5.8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已经接近去年全年。
业绩稳步增长,公司造血能力强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9857.12万元,同比增长171.18%,远超净利润的增幅。
据了解,超材料和超材料研发业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2024年上半年,公司这两项业务营收分别为6.35亿元、2.15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74.55%、25.26%。
光启技术的超材料业务主要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包括航空装备和海洋装备。其产品已经迭代到第四代,具备雷达探测全隐身能力,适用于各类尖端装备。
目前,公司还在积极拓展超材料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如智能汽车检测、低空航空器装备等。在今年9月接受机构调研时,光启技术高管称,公司检验检测业务于2023年完成了CNAS认证,在2021年至2022年,形成了专业的检验检测体系。其检验检测和数据分析相关工作成果,在整个超材料的产业链条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据光启技术披露,公司已与数十家单位进行相关检验检测业务的合作,其中,包括华为、大连东信微波、大连明硕、华秦科技、广州海格通信、威海广泰空港等企业。此外,公司还与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院校在先进检验检测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