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上市银行绿色贷款规模超22万亿 多元金融产品体系助低碳发展

上市银行绿色贷款规模超22万亿 多元金融产品体系助低碳发展

2024-12-31 08:39:5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近年来,银行业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加大绿色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0.2个百分点,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撬动碳减排贷款超过1.1万亿元,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据长江商报资本战略研究院统计,截至2023年末,A股42家上市银行的绿色贷款规模达到22.57万亿元。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的绿色贷款规模分别为17.9万亿元、3.43万亿元、1.24万亿元。

长江商报资本战略研究院注意到,在绿色贷款投放力度上, 国有大行依旧保持“领头雁”地位。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绿色贷款规模分别为5.4万亿元、4.05万亿元、3.88万亿元、3.11万亿元、8220.42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35%、50.1%、41.19%、56.34%、29.37%,远高于全行贷款增速,并在行业中实现领跑。

股份行中,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绿色贷款增速达到57.44%、46.87%。城农商行中,厦门银行、无锡银行的绿色贷款增速分别高达72%、79.01%,张家港行、青农商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亦超过50%。

绿色贷款投放占比情况也可反映出上市银行绿色贷款投放力度的提升。以绿色贷款余额占总贷款比例最高的六家上市银行为例,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中国银行的绿色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超过15%,分别为20.7%、17.95%、16.3%、16.11%、15.93%、15.61%。而2022年末,这一数值分别为17.14%、13.68%、13%、14.06%、17.74%、11.35%,六家银行中就有四家银行大幅提升了绿色贷款占比。

按类型划分,截至2023年末,上市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绿色贷款占总贷款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14.8%、9.16%、6.53%。

除了加大绿色贷款投放之外,上市银行还通过承销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ESG理财与绿色理财产品以及发展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等方式持续打造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

样 本

工商银行绿色贷款年增1.4万亿 主承销ESG债券95只规模超1128亿

工商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在集团发展规划中就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重点布局,全面提升工商银行服务绿色发展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明确提出要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的领先银行”,并将“加强绿色金融与ESG体系建设”作为具体举措推进实施。

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金融监管总局口径)近5.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近1.4万亿元,总量增量均领先同业。

2023年,工商银行完成承销包括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社会责任债券等各类ESG债券95只,募集资金4500.9亿元,主承销规模1128.75亿元。

工商银行积极开展人民币绿色债券投资,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领域提供绿色金融支持。2023年全年,工商银行新增投资人民币绿色债券904亿元,年末绿色债券余额为2732亿元,同比增长33.5%。

工商银行子公司工银瑞信积极参与绿色产业上市公司融资,绿色产业公司资本市场定价,发现绿色发展的长期价值。截至2023年末,工银瑞信持有碳中和、环保、新能源等绿色经济产业板块投资标的股票市值达690.55亿元,主要分布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风电、核电、环保等细分子行业,占股票持仓市值比例达30%。

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投资坚决贯彻绿色投资理念,支持绿色环保事业,以产融结合模式实现“投募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支持新能源发电、绿色交通、绿色制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末,工银投资绿色金融投资余额529.88亿元,在存量资产中占比28.93%;新增投资中绿色金融规模88.88亿元,占全年新增投资的33.22%。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