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财政部1月10日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支持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
中国财政运行趋势总体转好
财政部称,目前,2024年度的财政收支数据正在汇总,根据现在初步掌握的情况,中国财政运行趋势总体转好、收支平衡目标可以实现、重点保障有力。
2024年前9个月,受需求不足、PPI负增长、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综合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2%。从2024年10月份开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回升,财政收入增速也由负转正、逐月回升。后几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月增幅连续为正,且增速逐步回升。收入方面,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财政收入可以完成预算目标。支出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8万亿元,为经济社会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全年可实现收支平衡。在重点民生保障方面,2024年前11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超过3.8万亿元,教育支出超过3.6万亿元,两项合计7.4万亿元,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左右,农林水支出也超过2.2万亿元。
在促进消费方面,财政部在落实好支持县域商业建设等已有扩内需政策的基础上,2024年下半年专门安排了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别是加大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让“真金白银”直达消费者。这也是使用大规模中央财政资金直接用于老百姓消费的又一探索。
在扩大投资方面,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全年发行了4万亿元,包括2024年新增的3.9万亿元和2023年结转的1000亿元,而且扩大了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了1万亿元,其中7000亿元支持“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建设。同时,2023年增发的国债,大部分资金在2024年使用,支持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2024年11月,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末,经过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这也是政府首次公布这一数据。
为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中国制定实施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合计安排12万亿元政策资金。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额度,12月18日已经全部发行完毕。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这项置换政策,使得地方当期流动性压力大为减轻,通过置换,大大减少了债务利息支出,给地方腾挪出更多支持内需的空间。同时债务透明度大为增加,从原来的法定债、隐性债“双轨”管理,逐步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此外,随着化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推进,地方资金链条进一步畅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实现了从以往的“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
2025年,财政部门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在力度上,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在效率上,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在时机上,做到主动靠前发力,增强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
财政部称,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体现在提高赤字率、扩大债务规模、保障重点支出、提高资金效益四个方面。根据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的需要,2025年财政部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再加上我国GDP规模是不断增加的,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总支出会进一步扩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也会加大,为经济持续回暖向好提供有力支撑。财政部将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强基础、补弱项、促发展。将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保障,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