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2024年我国经营主体发展总体上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日前,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项政策举措。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实有登记注册经营主体数量1.89亿户,其中企业6086.7万户,分别同比增长3.1%和5.4%;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领域新设企业239.3万户,占到新设企业总量的四成左右;我国企业信用指数上升到160左右,处于较好区间。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提升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9亿户,比2023年底增长3.1%。前三季度全国新办涉税个体工商户721.6万户,同比增长17.4%。
值得一提的是,质量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到85.6,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3154项,同比增长48%。获得国际认可的矫正测量能力达到1958项,位居世界前列。
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质量的基础支撑作用。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的系统集成和融合应用,重点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通过质量基础设施“强筋健骨”、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破土而出”,全面助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建立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支持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889个,引导24.5万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52万人次,帮助解决质量共性技术问题11.5万个,形成质量品牌集群1000多个。此外,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央行等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为超过2万家企业授信约2000亿元,贷款额度超过1200余亿元。
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市场监管总局启动实施质量强链十大标志性项目,部署质量攻关任务146项,研制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国家标准、计量规范、检验检测方法和质量评价认证制度。联合多部门指导各地实施质量强链项目952个,2087家链主企业、18万家链员企业、2952家赋能机构参与,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4391个。
同时,推动超过1200个城市实施质量强县战略,首批将580个城市纳入培育库,建设质量强县数字化服务平台,采集质量数据8.4万多条,为城市精准“质量画像”提供支撑。建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助推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
“四新”领域新设企业239.3万户
2024年,“四新”经济领域,也就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领域,新设企业239.3万户,占到新设企业总量的四成左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企业采取换新赛道寻找市场,新旧动能转换的力量支撑,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微观基础。
2014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两新”行动,为此国家安排了大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企业购置设备工器具,支持居民对耐用消费品进行以旧换新。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资金的支持不是大水漫灌,而是通过推动先进产能比重的提升,促进更高质量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从而达到既优化供给又扩大需求的目的。这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使达到一定技术水平的设备、达到一定质量安全水平的消费品纳入到国家政策支持的范围。为此,市场监管总局计划制定国家标准294项,目前已经发布了168项。
其中,设备更新方面,市场监管总局研制了污染物排放、能耗限额、设备能效等领域国家标准81项,有效促进了高污染、高耗能、高风险的设备更新换代,加快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发布了家电、家具、汽车等领域国家标准49项,为国家资金支持消费者购买更高品质、更加安全的产品提供了标准支撑。在家电领域,通过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和标准供给的协同配合,消费者购买的家电产品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已经占到了90%以上。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废旧车用动力电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等国家标准38项,让废旧产品“回收得了、利用得好”。比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发布之后,对于促进动力电池规模化规范化回收、助力汽车以旧换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编:ZB